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伏羊节的意思
伏羊节

基本解释

   伏羊节是徐州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节。来源于传统的“六月六”,民间又称“姑姑节”。自2002年开始,当地将传统节日赋予新的内容,改为此节名。

  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徐州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又有尝新节、晾经节、晒衣节、洗晒节、虫王节、姑姑节、天贶节等不同名称。

详细解释



   来历

  徐州古城彭城,因中国烹饪文化的鼻祖彭祖而得名。彭祖原为篯铿。篯铿因进雉羹于尧帝使帝康复,封于大彭氏国采邑,因他善于养生,寿高八百,后人尊称他为彭祖。彭祖所烹制的羊羹和雉羹工艺,至西周时定为宫廷御膳。羊羹与雉羹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形成一种羹文化圈。自2002年始,徐州将传统的六月六尝新节改为“伏羊节”。

  徐州地区最早吃伏羊叫尝新节,又叫“姑姑节”。当地有首民谣:“六月六,接姑姑,新麦馍馍熬羊肉。”

  此俗源自春秋晋国宰相狐偃向女婿、女儿认错的故事。晋国宰相狐偃之婿想在六月六除掉狐偃,其妻不忍,偷偷回娘家告知其父狐偃,另因狐偃在放粮中目睹自己的过失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幡然醒悟,向女婿认错。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热情款待,互相加深感情。这一做法在民间广为仿效,以应消仇解怨图吉利,再加上六月六新麦登场,羊羔肥壮,便于操办酒宴,沿袭成风俗。

  “六月六,新麦馍馍熬羊肉”的风俗流行于江苏徐州地区六县(市)五区以及连云港市、宿迁市,河南省永城市,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山东省枣庄市、菏泽市等。

  伏天吃羊肉的奥妙

  吃羊肉、喝羊肉汤就是要“发汗”的。冬日里吃着热腾腾的羊肉是再好不过的美食,而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红油羊肉,这表现了徐州这个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传下来的精神,其中奥妙非亲口尝尝难以明晓。

  伏羊美食节期间,徐州全市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同时周边地区特色羊肉馆来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点,还有异彩纷呈的活动,每天上演地方戏曲,表演舞蹈、武术、民俗,展出布艺、面塑、剪纸和花鸟奇石展出等。

  参考资料

  《六月六,新麦馍馍熬羊肉》载于《彭城晚报》2008年07月15日

字义分解

读音:fú

[fú]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 低下去:此起彼伏。 ◎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 隐藏:伏兵。埋伏。 ◎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 姓。

读音:yáng

[yáng]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 ◎ 姓。

读音:jié,jiē

[jié,jiē]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 礼度:礼节。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 姓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绕口令
  • 四川方言
  • 希腊神话故事
  • 词语谜语
  • 校园故事
  • 结婚对联
  • 部首
  • 香港方言
  • 常用歇后语
  • 山西方言
  • 特产养殖
  • 海南方言
  • 古代笑话
  • 愚人笑话
  • 名著对联
  • 河南方言
  • 饮食健康
  • 电脑笑话
  • 福建方言
  • 神话传说
  • 青海方言
  • 黑龙江方言
  • 探险故事
  • 澳门方言
  • 带水歇后语
  • 爱情笑话
  • 恋爱笑话
  • 故事会
  • 数学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