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物体倒悬着垂下。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连山倒垂,万象在下,浮空泛景,荡若无外。”
(2).指人头朝下脚朝上地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朝廷当此之际,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国家累卵之危,岂暇必俟三年然后改之哉!”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
(3).倒挂着下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黄连花》:“其一枝生絶壁间,募人悬絙倒垂取之,重至三两。”
读音:dào,dǎo
[dào,dǎo]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读音:chuí
[chuí]
东西一头挂下:垂杨柳。垂钓。垂直。垂线。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泪。垂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垂头丧气。 ◎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爱。垂怜。垂询。 ◎ 传下去,传留后世:垂范。永垂不朽。 ◎ 接近,快要:垂危。垂老。垂成。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