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借债或放债。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原其本末,或因水旱不熟,或因公私债负,遂相典贴,渐以成风。” 宋 苏轼 《乞降度牒修定州禁军营房状》:“盖是将校不法,乞取敛掠,坐放债负,身既不正,难以戢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债负》:“债负必以券约为凭。”
(2).指所欠的债。《儒林外史》第九回:“他不过是欠债,并非犯法。如今只消到城里问明底细,替他把这几两债负弄清了就是。”
读音:zhài
[zhài]
欠别人的钱财等:借债。欠债。还债。公债。外债。内债。债户。债主。债权。债券。债台高筑。
读音:fù
[fù]
驮,背(bèi ):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 ◎ 担任:担负。负责。负累(lěi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 ◎ 仗恃,依靠: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 遭受:负伤。负屈。 ◎ 具有,享有:久负盛誉。 ◎ 欠(钱):负债。 ◎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负数。 ◎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负电。负极。 ◎ 违背,背弃:负心。负约。忘恩负义。 ◎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