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或者。表示测度的语气。《论语·学而》:“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其诸则宜於此焉变矣。” 清 恽敬 《散季敦说》:“若是,则 宜生 何以二名?其诸初氏 散宜 ,子孙去‘宜’氏 散 歟?抑 散 与 散宜 为二氏歟?”
读音:jī,qí
[jī,qí]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读音:zhū
[zhū]
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 犹“之”:“能事诸乎?”。 ◎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