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eternal gratitude
成语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成语举例: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刻,不能读作“kē”;骨,不能读作“ɡú”。
成语辨形:刻,不能写作“克”;铭,不能写作“名”或“明”。
成语辨析:刻骨铭心和“念念不忘”;都有“记在心上;永志不忘”的意思。但刻骨铭心偏重在形容感受;“念念不忘”则偏重在“念念”。“念念不忘”还含有“要实现某一愿望”;“办好某一件事”的意思。
读音:kè
[k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 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 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 同“克”。
读音:gǔ,gū
[gǔ,gū]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读音:míng
[míng]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读音:xīn
[xīn]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