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 - 建筑简介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位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面,1995年初立,名单墙原长43米,高3.5米,上面仅镌刻着3000个遇难者名字,象征被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2007年纪念馆新馆开放后,名单墙上的名单增加到了8600多个。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遇难者名单搜集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年代久远、战乱等多重原因,这项工作较为困难。目前搜集到的1万多个遇难者名单主要来自战后初期南京市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以及建国以来各时期的幸存者口述证言、出版的各种史料及遇难者家属所提供。
朱成山强调:“不能因为名单没找到就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30万人数。30万是国际法庭确认的数字。”不过,他不无遗憾地表示:“由于八十年代才开始寻找遇难者名单的工作,使得南京大屠杀中的许多遇难者由于年代久远、战乱等原因无法得到确认。今后,随着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名单墙的人数还有可能继续增加。”
1937年的今天,11万国民党军队没能抵抗住10万日军的攻城,南京沦陷,蒋介石迁都重庆。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这样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 - 延长工程
2010年12月12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延长工程开工。“哭墙”将延长26.5米,新增遇难者名单1655个,名单墙上的名单将达到10324个。
如今,大屠杀的很多遇难者尸骨无存,“哭墙”已经成为遇难者家属祭奠先人的场所。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说,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延长工程,要赶在2011年3月底前完工。“因为每年的4月初,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在让更多遇难者姓名找到归宿的同时,也要让遇难者的家人能赶在明年清明前祭奠自己的亲人”。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 -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悲惨的日子,这天南京沦陷,日本侵略军入城之后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因此12月13日这一天也成为南京人民以及全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 的一个国耻之日。
南京大屠杀被国际上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这次大屠杀充分暴露出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和野蛮,同时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帝国主义欺凌和宰割的严重性。
1937年11月上旬,日本军队占领上海之后以九个师团20多万兵力向南京推进。当时攻城日军有5个师团大约10万人,守卫南京有国民党军七个不满员的军大概11万人,但是这个保卫战只打了五天。到12月12日这一天,蒋介石担心守军撤不出来,于是就下令可以相继撤退。在为时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当中,日本军队屠杀了被俘的几万军人还有数量更多的平民。据1948年远东国际法庭的不完全统计是杀害了20万人。而据中国方面统计,居民被集体屠杀的就有19万人,零星屠杀的15万人,死亡不下35万人。
读音:nā,nán
[nā,nán]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 姓。
读音:jīng
[jīng]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 ◎ 大。 ◎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 ◎ 姓。
读音:dà,dài
[dà,dài]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 时间更远:大前年。 ◎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大 tài ㄊㄞˋ ◎ 古通“太”
读音:tú
[tú]
宰杀牲畜,引申为大量残杀:屠宰。屠刀。屠户。屠夫。屠杀。屠戮。屠城。屠龙之技(喻高超而不实用的技艺)。 ◎ 〔屠苏〕a.古书上说的一种草;b.草庵;c.古代一种酒名。 ◎ 姓。
读音:shā
[shā]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 消减:杀风景。 ◎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 收束:杀价。杀尾。 ◎ 勒紧,扣紧:杀车。 ◎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读音:yù
[yù]
相逢,会面,碰到:遇到。遇见。遇事。奇遇。遭遇。境遇。 ◎ 机会:机遇。际遇。知遇。 ◎ 对待,款待:待遇。冷遇。 ◎ 姓。
读音:nán,nàn
[nán,nàn]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 不好:难听。难看。● 难 (難) nuó ㄋㄨㄛˊ ◎ 古同“傩”。
读音:zhě
[zhě]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者。作者。二者必居其一。来者。 ◎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者,阳城人也。 ◎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者个。者回。者番。者边走。
读音:míng
[míng]
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 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 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 占有:不名一文。 ◎ 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读音:chán,dān,shàn
[chán,dān,shàn]
不复杂:单纯。简单。单调(diào)。 ◎ 独一:单独。单一。单词。 ◎ 只,仅:做事单靠热情不够。 ◎ 奇(jī)数的:单日。单号。 ◎ 薄,弱:单薄。 ◎ 衣服被褥只有一层的:单裤。单衣。 ◎ 覆盖用的布:被单。床单。 ◎ 记载事物用的纸片:单据。传单。名单。 ◎ 和尚称禅堂的坐床。● 单 (單) chán ㄔㄢˊ ◎ 〔单于〕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 (單)
读音:qiáng
[qiáng]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 ◎ 门屏: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 ◎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