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n wén yìng táo
解释:中国青铜时代至汉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质地比一般陶器细腻。原料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颜色多呈紫褐、红褐、黄褐、灰褐或青灰色。泥料中部分成分和原始青瓷相似,烧制地区也一致。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也有轮制成型。器鼻和耳等附件是手捏成型后粘贴的。初步成型后要用“抵手”抵住内壁,用刻有花纹的拍子拍打器壁,使胎体坚密。印纹硬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有发现,但数量很少,出现时间比白陶为晚。
读音:yìn
[yìn]
图章,戳记:印章。印玺。印记。印把子(亦喻政权)。 ◎ 痕迹:手印。指印。印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印印钱”)。 ◎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发(fā)。 ◎ 彼此符合:印证。心心相印。 ◎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 ◎ 姓。
读音:wén
[wén]
丝织物的文理,物件的文理:纹理。纹饰。条纹。水纹。指纹。斜纹。
读音:yìng
[yìng]
坚固,与“软”相对:坚硬。硬木。硬煤。硬卧。硬席。硬币。硬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的统称)。硬化。硬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构成计算机的各个元件、部件和装置的统称)。硬碰硬(喻用强硬对付强硬,或强手对强手。) ◎ 刚强有力:强硬。硬朗。硬实。硬气(a.刚强,有骨气;b.有正当理由,于心无愧。“气”读轻声)。硬骨头。欺软怕硬。 ◎ 固执;勉强:生硬。硬撑。硬是。硬顶。硬挺。生拉硬拽。 ◎ 能力强,质量好:硬手。硬功。过得硬。
读音:táo,yáo
[táo,yáo]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 古同“淘”,洗。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