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综合征是指放完假后,学生对回学校上课产生恐惧、抗拒或者由此引发身体的不适,专家解释,这些“症状”一般会持续两周,在此期间,妈妈们不要过多责怪,而需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慢慢地调整好状态。
每当放完假,总会有不少学生对回学校上课产生恐惧、抗拒或者由此引发身体的不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厌学综合征’,属于一种情绪障碍,年纪越小症状表现得越明显。
症状
躯体症状:头晕头疼、心慌心悸、失眠不安、嗜睡、恶心、腹痛、疲倦、食欲不振、眼睛不适、耳鸣、对声音敏感等。
情绪表现:喜怒无常、心慌意乱、脾气渐长、不爱搭理人、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
原因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假期过于集中,让学生生活懒散无规律。假期后,作息时间又要恢复到规律的状态,失去这种“自由”,心里自然不愿意。亦有的孩子会担心课业繁重,怕自己承担不了,从而缺乏自信而畏学;更有许多新入学的“小皇帝”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心生焦虑情绪,害怕上学。
孩子的“厌学综合征”有轻有重。对问题轻的,家长一般不会太重视,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和对孩子的鼓励,因此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状况,导致孩子在开学时没有立刻‘热’起来,学习效率不高。因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孩子的厌学心理可能逐渐变得严重起来;对症状重的,家长容易只关注孩子的身体症状,被孩子身体的不舒服所蒙蔽,没有体察到身体问题是来源于心理问题。当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时,就要警惕他可能会出现厌学综合征,及早干预。[
读音:yā,yàn
[yā,yàn]
嫌恶,憎恶:厌恶(wù)。讨厌。厌倦。喜新厌旧。不厌其详。学而不厌。 ◎ 满足:贪得无厌。
读音:xué
[xué]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 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读音:zèng,zōng
[zèng,zōng]
总合:综合。综括。综述。综览。综核名实(综合事物的名称和实际,加以考核)。错综复杂。
读音:gě,hé
[gě,hé]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 总共,全:合家欢乐。 ◎ 计,折算:合多少钱。 ◎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读音:zhēng
[zhēng]
远行: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 ◎ 用武力制裁,讨伐: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 ◎ 召集: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 ◎ 收集:征税。征粮。 ◎ 招请,寻求: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 ◎ 证明,证验: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 ◎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征。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