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沙城墙、梁林故居、蒋介石行营同“命”相连的,还有这艘已经搁浅了将近四十年的、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水泥船“古田轮”。它,从1973年的马尾造船厂走来,带着锈迹斑驳的身形,船体沧桑的模样,马尾船政鼎盛的时代——“旱”岸搁浅,孤独地坚守着络绎不绝繁华后,无人问津的“沉寂”。
只可惜,它的沉默和寂静已被城市的急功近利打破,它曾引以为傲精湛的造船技术,独一无二的体格,独霸天下的吨位,现下都要“识相”的让位城市建设,让位于城市建设带来的商业利益。之前我写蒋介石行营被拆时,曾质疑过强拆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的割裂。而如今,在面对这艘“世界之最”时,我仍抱持同样的质疑。
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历史不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简单再现,我们必须把过去纳入到我们的世界观中来,历史精神的本质不在于对过去的恢复,而在于与当代生活在思想上的沟通。就像这艘古田号水泥船,它所承载的除了船体本身,还有那段群情激昂的峥嵘岁月,以及中国民众的集体记忆;它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过去活在今天影像。我们摒弃这种卸掉历史重新洗牌的做法,更反对架着“现代文明”,肆意妄为的满地盖楼。
紫禁城对面,已经有一个被称为“大水母”的建筑站在那儿,睥睨着默不作声的八百年的北京历史。那是不顾城市历史和传统美学的另一种恣意表现。意大利的建筑师,在竞标北京大剧院落榜之后,酸酸地说,“我以为,为北京这样有历史的古城设计剧院,常识告诉我,这新建筑一定要和古城的历史氛围相和谐,中国传统的元素一定要融进新建筑里去。没想到,得标的是这样一个东西,简直就像从火星掉下来了。我才知道,原来,中国人其实是希望和自己的传统一刀两断的。我完全想错了。”言下之意,“火星建筑”----谁不会呢?
如今,这种撕裂着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拆”与“建”,在当下的中国随处可见,对于所谓“现代”的极端膜拜,中国传统的极度“漠视”,成了当下中国建筑的“硬伤”。在强大的外来文明和历史传统的角力中,被改变的不是世界而是我们。历史,需要人来承担。
人不同,历史往往就走上了另一条路,城市也一样。没人去想洪荒数十年,独对苍穹的“古田号”曾是怎样的凄清与恬淡?就像今天,没人记得它曾经繁华的脸庞。
读音:gǔ
[gǔ]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 古体诗的简称:五古(五言古诗)。七古(七言古诗)。 ◎ 姓。
读音:tián
[tián]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 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 古同“畋”,打猎。 ◎ 古同“佃”,耕作。 ◎ 姓。
读音:hào
[hào]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号青莲居士”)。 ◎ 标志:记号。 ◎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 扬言,宣称:号称(a.名义上是;b.以某名著称)。 ◎ 记上标志:号衣。号房子。 ◎ 命令:号令。号召。 ◎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