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吊场”。戏剧术语。一出戏的结尾,其他演员都已下场,留下一、二人念下场诗;或一出戏中一个场面结束,由某一演员说几句说白,转到另一个场面。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浄末卜吊场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肃苑》:“‘绣户女郎閒鬭草,下帷老子不窥园。’(下)[贴弔场]且喜 陈师父 去了。叫花郎在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净、副净从人喝道下][末弔场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语言恶习》:“如两人三人在场,二人先下,一人説话未了,必宜稍停以尽其説,此谓‘弔场’,原系古格。”
读音:diào
[diào]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丧。吊孝。吊唁。凭吊。 ◎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 ◎ 悬挂:上吊(自缢)。吊灯。 ◎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吊皮袄。 ◎ 提取,收回:吊销执照。 ◎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读音:cháng,chǎng
[cháng,chǎng]
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场院。 ◎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场雨。 ◎ 集,市集: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