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萧贲传》:“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成语解释: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成语举例:宋·苏轼《何公桥》:“维水之害,咫尺千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事物内容丰富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读音:zhǐ
[zhǐ]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周代指八寸,合现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
读音:chě,chǐ
[chě,chǐ]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读音:qiān
[qiān]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 喻极多: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a.喻多次斗争考验;b.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 见“秋”字“秋千”。 ◎ 姓。
读音:lǐ
[lǐ]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lòng )。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 衣物的内层:被里。 ◎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