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图书漂流的意思
图书漂流

基本解释

  图书漂流(bookcrossing)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图书漂流-简介

  

  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漂图书时,在投漂说明中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图书的漂流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有一个书友在过生日时朋友送了他一本书,阅读之后,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让这本书在每个恰逢要过生日的书友中传阅。这本书不再直接投放到公共场所,而是通过传递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传递到恰逢要过生日的书友手中。

  为了使每个图书的传递者都能了解到某一本书的漂流(传递)信息,获取图书的人需要尽义务到图书漂流网站上以该书标签上的唯一标识码“漂流号码”检索该书,撰写获取日志、趣闻或阅读笔记。这样,参与了该书漂流的书友就可以在网络上、电话里或聚会中相互沟通、交流。

  由于语言差异等问题,图书漂流活动在华语范围内影响不大。为了使更多的中国人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我们建立了这个网站,旨在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强书友沟通,促进我们中国人之间的知识交流。

  图书漂流-在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图书漂流活动的普及,2001年4月,在美国堪萨斯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RonHornbaker开设了一个图书飘流网站,从此图书漂流活动得以迅速发展,虽不足四年,却已波及欧美。目前,全世界已拥有超过41万名注册“图书漂流”成员,注册图书超过240万册。网站创始人霍恩贝克自豪地表示:“‘图书漂流’群体的激情总能振奋我的心。”

  2005年5月3日,第九届威比奖(WebbyAwards)揭晓。起源于美国的图书漂流网获得了“社区”和“社会/网络”两个类别的人民之声奖。威比奖是由国际数字艺术与科学学院(InternationalAcademyofDigitalArtsandSciences)主办的评选全球最佳网站的奖项,该奖被誉为互联网界的奥斯卡。

  图书漂流-在中国

  

  图书漂流

  中国的“图书漂流网”则缘起于创办者laow和jane在瑞士旅行时,在luzern狮子纪念碑前,第一次拾取到漂流书,于是就有了中国的图书漂流网站(www.tspl.cn)。目前网站拥有注册书友4000多人,注册图书超过400册,并在北京和乌鲁木齐设有两个“图书漂流”站。

  在更早的200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就曾把三本畅销书——石钟山的《遍地鬼子》、洪峰的《革命,革命了》和阎连科的《受活》进行了“放书漂流”。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每年都会接收到来自热心居民、大学毕业生等送来的书,其中成色新、内容好的图书不在少数,如一些教辅书。这些书放在图书馆里可能无人问津,但对一些在校学生,却可能大有用处。因此,图书馆想到了“图书漂流”。他们设想首先在普陀区的9个街道(镇)图书馆和社区爱心超市设立永久性漂流书架,随后再利用部分大型超市的人气,进行自然漂流。该活动有望在下个月与市民见面。

  上海甘泉街道已在大型超市、街道图书馆、公园等公共场所设3~4个永久“漂流”书架。居民们看到自己中意的书,可以随意取阅;看完后,可以将书放回原来的漂流书架,也可放到其他地点,继续“放漂”;居民们有想“放漂”的书,也可以随时放上书架,供人取阅。

  2005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大连星海广场举办的中国国际啤酒节期间,举办了“悦读·大连”大型书展暨“图书漂流”活动。活动期间,在星海湾广场内设有20个图书漂流台,读者签字后可以免费取阅,在阅读后自愿归还。本次活动使大连市民体验到了阅读的另一种乐趣,也提升了啤酒节的文化氛围和星海湾的文化形象。

  

  图书漂流

  “春天漂流书”的组织者、湖南卫视《播报多看点》栏目制片人李泓荔表示,“春天漂流书”计划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全民读书运动,是在构建一个在人群中永久性漂流的开放图书馆,是一个具有浓厚理想色彩、塑造全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的知识工程。它将动员全民读书,并检验读书人的道德底线;同时,“读书漂流”活动中蕴含了游戏情节和神秘感觉,使得原本枯燥的读书活动充满了趣味。“春天漂流书”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在街头遗忘性地“放漂”印有特殊标志的图书,读者可以随意选取图书并带走,看完后也可以来换取别的书;其次,在城市主要公共场所设立永久性的“漂流书架”,供人们免费借阅或者以书换书。

  2007年初,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悄然形成了一股图书漂流热。每天漂流到这里的一百多本图书,总是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许多在义乌的外来务工青年说,因为有了图书漂流,他们的生活充实了很多,不再孤陋寡闻了。目前,义乌漂流的图书已增加到8000余册,内容涵盖历史,人文,小说,少儿读物,自然科学等等。

  如此播撒书香,传播文化,宛若中世纪的“漂流瓶”,给人一种神秘感和浪漫情调,漂流的是一个梦,一种信念。在中国大陆,“图书漂流”活动,断断续续已经有一、两年了,却悄无声息,2006年以来开始火起来。“图书漂流”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漂流坊便是以倡导漂流时尚的一个网站。

  2008年初,热心公益的杭州接力棒网历经一年时间的准备,学习以前图书漂流的长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图书漂流模式:图书漂流点结合公益寄售店,大力发展有人负责的公益图书馆,您拿自己的闲置图书和接力棒漂流图书互换,当您换回的图书阅读完后,又可到接力棒网任何一个固定图书点互换。从而保证了图书漂流的持续进行。

  图书漂流-意义

  为了使每个图书的传递者都能了解到某一本书的漂流(传递)信息,获取图书的人需要尽义务到图书漂流网站上以该书标签上的唯一标识码“漂流号码”检索该书,撰写获取日志、趣闻或阅读笔记。这样,参与了该书漂流的书友就可以在网络上、电话里或聚会中相互沟通、交流。‘图书漂流’中,难免存在丢失或被私藏的情况。但这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图书漂流的宗旨是分享、信任、传播。

  图书漂流-诚信危机

  

  图书漂流

  上海普陀区曾“放漂”十万册书,设有16个漂流点,都由义工管理。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频频发生。一位作家作了一场试验,将自己的一本畅销新书放在公园的长椅上,书上注明“漂流图书”。不到两小时里,坐长椅的人没有间断过,书被翻了翻,放回原处。作家感到纳闷,为什么无人问津?等游客离开座椅后,作家趋前询问调查。12个游客中,有9个表示对这本书有兴趣,很想读,但其中五个认为自己拿走书会被旁人视作贪图小便宜而“窃书”,有四个认为没有“免费午餐”,说不准是谁设的陷阱,当今防人之心不可无。据一些媒体报道,“图书漂流”在南京、成都等地的“试漂”也均遭遇类似“诚信”尴尬。

  看来,这个社会弥漫着不信任的尘雾,防范心态也好,占为己有也罢,种种心态暴露了社会诚信的缺失,一些人不讲诚信,还猜忌别人同样不讲诚信,整个社会就形成互不信任的怪圈。“图书漂流”的游戏规则是“爱就释手”,读者一旦违背诚信而“爱不释手”,图书就会触礁沉没。

  上海普陀区推出的“图书漂流”活动,第一批“放漂”的图书就有两万余册。但据普陀区图书馆对漂流图书的跟踪调查,自首批图书“放漂”后,社会各界的捐赠图书册数已突破十万,但目前的循环率仅为30%。此外,一些回漂的书上还留下了读者不文明的印痕,有的书内被笔划过,有的还缺了页。书的回漂率不到四成,或许是暂时搁浅,或者永远销声匿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窃书不算偷”的意识负面影响深远,无疑是漂流图书回漂率低的原因之一。图书漂流是一张“诚信试纸”,测试着人的诚信指数。一本漂流的图书折射出人们对公共物品意识的淡漠,图书漂流是对诚信自律和文明阅读的期待。

  图书漂流-活动 把带有漂流标签的书投放到公共场所,或推荐、转交、邮寄给书友。此后,您即可在图书漂流网上通过漂流号码对此书的漂流情况进行跟踪。

  如果您获取到一本带有漂流号码的漂流书,您有义务登录图书漂流网撰写获取笔记,以让其他漂友了解到本书的漂流情况。除获取笔记外,您也可以撰写任何您想写的同此书漂流相关的笔记,和其他漂友分享本书在您手中持漂期间的漂流花絮。

  基于投漂人设定的漂流规则,图书漂流的方式会很灵活,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漂流形式,比如:有的人希望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藏书,但又舍不得放弃收藏,于是他会设定漂流规则,要求手递手传漂并经一定人次后回收;有的人对有些书看过后不想再收藏,甘愿无偿共享给大家,于是他可能会选择把书投放咖啡厅,也可能会设定手递手的传漂规则,但并不设定回收规则;有的人,如高年级学生,愿意把自己用过的教材等共享出来给低年级学生用,于是他注册图书后,可能会把自己的书委托给某个漂流站(如福州学生把书委托给福大漂书协会),这样其它学生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注册信息后会到漂流站工作地点寻漂。如此,当某个学生毕业若干年后,他可能还会在网上发现他的书依然还在新生中传漂。

字义分解

读音:tú

[tú]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图画。图案。图谱。图鉴。 ◎ 指地图:《亚洲略图》。图穷匕见。 ◎ 画:画影图形。 ◎ 计谋,计划:宏图(亦作“弘图”、“鸿图”)。良图。 ◎ 谋取,希望得到:图谋。图利。企图。妄图。励精图治。唯利是图。

读音:shū

[sh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 文件:证书。说明书。 ◎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读音:piào,piǎo,piāo

[piào,piǎo,piāo]

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漂浮。漂流。漂没(mò)。漂移。漂泊(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亦作“飘泊”)。漂零。漂沦。漂游。漂萍。● 漂 piào   ㄆㄧㄠˋ ◎ 〔漂亮〕a.好看,如“长得漂漂”;b.出色,如“这件事办得漂漂”。 ◎ 方言,事情、账目等落空:那事没什么指望,漂了。

读音:liú

[liú]

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 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 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 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 ◎ 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 ◎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 ◎ 品类,等级:流辈。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微博段子
  • 医疗笑话
  • 文艺笑话
  • 成人笑话
  • 歇后语-艰难类
  • 四川方言
  • 港澳台地区方言
  • 校园故事
  • 猴年对联
  • 短篇鬼故事
  • 华中地区方言
  • 对联撷趣
  • 部首
  • 中国神话故事
  • 成语
  • 吉林方言
  • 优生优育
  • 饮食健康
  • 心理健康
  • 上海方言
  • 庆贺对联
  • 浙江方言
  • 人与自然
  • 居家卫生
  • 儿童绕口令
  • 农业谚语
  • 童话故事
  • 虎年对联
  • 祝寿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