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土胡的意思
土胡

基本解释

   拼音:tǔ hú

  简介

  土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因使用土生土长的材料自制而得名。民间又称母胡或厚胡。形制独特,音色浑厚,多用于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各县和云南省文 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等地。

  形制结构

  外观独特的土胡,琴首有如三弦,琴杆圆柱形,琴筒似天琴。多为民间艺人就地取材土法制作,采用干透的一节大肚葫芦从细端切去,或两节葫芦由中间切开,使用葫芦底段,切口处作为筒前口,其上蒙以蛇皮为面,成为两端稍小、中间略大的半球形筒身,筒长8厘米~10厘米、最大直径12厘米~16厘米、面径8厘米~10厘米,葫芦底(筒后端)常雕刻以五角星或花瓣形音窗。琴头、琴杆用一整块红椿木、桑木或松木制作,全长80厘米~90厘米。琴首与三弦头相似,呈方柱形,顶端稍向后弯,下方开有长方形弦槽,左右两侧各置一轴。弦轴木制,圆锥形,轴长10厘米,轴柄刻有直条瓣纹。琴杆呈圆柱形,上端(与琴头相接处)设有山口支弦,无千斤,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系弦。皮面中央偏上方置木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近年来,琴筒下方增置琴托。琴弓用细竹、火果木制作弓杆,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弓长70厘米左右。

  演奏方法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或琴托)置于左腿上或夹于两膝间,琴杆直立,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按弦,右手执马尾弓沾松香夹于两弦间拉奏。土胡按五度关系定弦为 a、e1或d1、a1,合奏音域a—a2,有两个八度;为[u剧[/奏时常用音域a—a1。 发音坚实、音色浑厚,属于中音拉弦乐器。常用于壮族“八音”乐队合奏或为壮剧伴奏,平时也可拉奏自娱。在壮剧伴奏中,它是配合高音乐器[u骨胡[/用的中音乐器。马骨胡发音高,俗称“公胡”,土胡发音低,俗称“母胡”或“厚胡”(音色浑厚)。乐队中使用两支土胡时,定弦各不相同,俗称“正胡”或“反胡”。土胡常于民族节日或民间喜庆场合使用,但它没有专用曲牌,所奏乐曲多为壮剧曲牌,曲目与马骨胡相同。土胡擅长演奏流畅抒情、委婉如歌的旋律。它与马骨胡八度齐奏《乖嗨咧》,音色协调一致、丰满厚实,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字义分解

读音:tǔ

[t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 疆域:国土。领土。 ◎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 不合潮流:土气。 ◎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 姓。

读音:hú

[hú]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 姓。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微博段子
  • 医疗笑话
  • 文艺笑话
  • 成人笑话
  • 歇后语-艰难类
  • 四川方言
  • 港澳台地区方言
  • 校园故事
  • 猴年对联
  • 短篇鬼故事
  • 华中地区方言
  • 对联撷趣
  • 部首
  • 中国神话故事
  • 成语
  • 吉林方言
  • 优生优育
  • 饮食健康
  • 心理健康
  • 上海方言
  • 庆贺对联
  • 浙江方言
  • 人与自然
  • 居家卫生
  • 儿童绕口令
  • 农业谚语
  • 童话故事
  • 虎年对联
  • 祝寿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