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ái zàng jiǎ kē
解释: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隐翅甲总科 Staphylinoidea 埋葬甲科 Silphidae Latreille, 1807
形态描述: 体长7-45mm(一般12-20mm),卵圆或较长,平扁。通常背面光滑,前胸背板几乎从无被毛。头后部至少有轻微的收缩,额唇基沟有时明显。触角末端3节组成的端锤表面绒毛状,第9和10节有时梳状,有时触角膝状,柄节(第1节)长,梗节(第2节)退化,较小,触角着生点露出。咽缝有时汇合。前胸背板有完整的侧边,有时侧边平展。前足基节横形突起,相互靠近,基腹连片大,露出,前足基节窝后方开口宽阔,内侧开放。中足基节一般相互远离,极少靠近。小盾片很大。鞘翅有时平截,露出1或2个(极少4个)腹节背板;无刻点行,多具3条脊,缘折发达,多完整。后足基节大,相互邻接,向两侧不延伸至鞘翅边缘,后翅有次生关节点。胫节距有时变大。腹部可见6或7节腹板,第2节两侧露出,基部3节背板膜质,第5节背板有时有成对的用于摩擦发音的音锉。雄器基片退化,但仍明显可辨,侧叶发达、对称。
幼虫背板极为硬化,或后侧有刺,或向两侧延伸超过腹板侧边,腹板骨化或膜质,触角长,感觉圈很短。上唇由几块骨片组成,额唇基沟两侧部分明显,头侧有6个单眼或仅1个。上颚无臼齿或臼叶,上颚末端比较尖锐。下颚合颚叶端末分裂;外颚叶有大的刷状毛。唇毛分两叶。尾须一般短,多数种类的第10腹节上有几个可外翻的叶突。
生物学描述: 多以动物尸体为食,也有捕食蜗牛、蝇蛆、蛾类幼虫,或为害植物者。按习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葬甲,以食尸甲属为代表,常是雌虫产卵于动物尸体,然后与它的配偶一起“埋葬”这件尸体,深度常达30厘米左右,从而为其子代幼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较为安全的生活环境。另一类是尸甲,以扁葬甲属为代表,它们通常在动物尸体下、尸体内爬行和取食。另有一些小型种类生活在真菌或腐烂植物组织中,也有见于蚁巢或小型哺乳动物窝内的种类。
分类及分布: 本科有14属175种,分为两个亚科。Nicrophorinae亚科的Ptomascopus属和Nicrophorus属是全北区属,向南扩展至东南亚和南美。Silphinae亚科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但Oxelytrum属扩展到南美,而Diamesus和Ptomaphila两属发现于澳大利亚。中国已知50余种。
读音:mái,mān
[mái,mān]
葬:埋葬。 ◎ 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掩埋。埋地雷。 ◎ 隐藏:埋没(mò)。埋伏。埋头。隐姓埋名。
读音:zàng
[zàng]
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安葬。埋葬。土葬。火葬。海葬。葬送。葬礼。葬仪。
读音:jiá
[jiá]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 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读音:kē
[kē]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 判定(刑罚):科处(chù)。科罚。 ◎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科。科白。 ◎ 古同“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