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口号,又称城市宣传口号,即每个城市宣传自己的标语。2010年很多城市公布了最新的城市口号,而网民纷纷表示“很雷人”,并且兴致勃勃地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其中包括令人啼笑皆非的“宜春,一个叫春的城市”,榜单还在不断更新。“没有最雷,只有更雷”,常常是某地政府刚刚花大力气大价钱树起来一个口号,马上就被网民解构得体无完肤。
口号评选
今年1月,合肥推出城市旅游口号:“两个胖胖欢迎您”,当地媒体街头调查显示,此口号遭多数市民反感。3月,宜春旅游政务网打出口号:“一座叫春的城市”(目前已改为“一座春的城市”)。“上海,精彩每一天”,被指直接来自护肤品广告;海口的“娱乐之都”,像是给坊间传闻提供依据;而“现代化魅力型区域中心城市、沿海强省省会”,被称为“打死也猜不着”的谜语——答案是石家庄。
最近,网民兴致勃勃地选出了“中国十大雷号”,且榜单不断更新。“没有最雷,只有更雷”,常常是某地政府刚刚花大力气大价钱树起来一个口号,马上就被网民解构得体无完肤。
口号分类
我国的城市口号大致可以分4类:一是“某某之都”或“某某之城”;二是由苏杭领队的“天堂在人间”系列;三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发的“山水类”口号;四是给西方地名做“二房”,如“东方日内瓦”等。从诸多“雷人”的城市口号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和定位上没有文化气息,缺乏远见卓识。
网友看法
搜狐网友:还是石家庄口号强,真是打死也猜不出!这种种怪象,都是政绩惹的祸;政府只务虚不务实,当地百姓怎么过!从城市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化,从城市形象定位到形象市场化,无不反映了地在追求发展过程急功近利的心态。
新浪网友:个人认为,随便叫什么都什么城,1或者什么山什么水,只要别搞得太飘了,别搞得太过了,264479232158再饱含几分尊重优雅之意,对于增加人们对一地的熟悉和认知还是有利的!
搜狐网友:我想,不用这样的雷人句子,应该把自己的地方建设得让本地人说好,让到过这里的人说好。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也许他们会给你说出一个叫得响的名字。
新华网友:编口号的这些人都是官场里最有文化的,文化场里官做得最大的。中国的行业目前都在很浮躁地打造一种膨胀的繁荣,我们似乎什么都能办到,我们为达到所谓的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其实我们很脆弱、很空洞、很无聊,也很愚蠢!
相关评论
用“绞尽脑汁”来表达城市征集和设计口号的难度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试想,如若不是“绞尽脑汁”,像“一座叫春的城市”之类的雷人口号如何能想得出来?在“绞尽脑汁”的背后,暴露出来的其实是一种文化浮躁,以及与这种文化浮躁相伴而生的城市旅游发展焦虑。
相对于中国众多的“××之都”“××之城”和“世界××城市”,世界上那些号称“浪漫之都”(巴黎)、“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文化多样性的世界都市”(伦敦)等等城市口号丝毫不让人觉得言过其实,而是让人感到实至名随。这些城市口号究竟是怎样出笼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家肯定不是“绞尽脑汁”,而是“深思熟虑”。“深思熟虑”和“绞尽脑汁”的区别在于,前者一定经过漫长的文化积淀,是先有了成熟的城市文化、甚至是在外界根据这种城市文化先给予了相关评价之后,才逐渐叫响这个口号的;后者则是在一种浮躁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急不可待地往自己头上扣上大帽子,然后企图拿这顶大帽子去换取丰厚的收益——譬如旅游经济什么的。
浮躁的文化心理只能催生雷人的城市口号,在这些“设计与营销城市”的“城市营销员”看来,城市的发展是来不及等待成熟的文化积淀的,城市与城市间的激烈旅游竞争很容易让人产生出强烈的旅游发展焦虑,他们迫切需要城市拿出抢眼或扎眼的口号来吸引人,这样,城市口号便不是城市文化特点的表现,而是能够令人产生别样的生理反应、能够令人记住就行。这就像一些网络达人为了出名,不惜采取种种雷人的手段一样。于是,城市的这种文化浮躁和旅游发展焦虑一拍即合,种种雷人的口号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事实上,中国有很多城市,并不是没有成熟的城市文化积淀,然而由于人们的文化心理依然浮躁,甘愿随波逐流,所设计出来的城市口号仍然难以反映城市的文化特点。譬如,有人指出,上海的城市口号“上海,精彩每一天”直接来自某护肤品广告,我一直感到纳闷:堂堂大上海的城市文化何等博大精深,何以它的城市口号竟连“自主知识产权”都不曾有?这不是因为文化心理浮躁又是为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代城市的营销文化,也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熟的、脚踏实地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应该远离浮躁,远离跟风,有时甚至还需要远离功利。
读音:chéng
[chéng]
围绕都市的高墙: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 ◎ 都市: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城城”)。城邑。城乡。城建。
读音:shì
[shì]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 ◎ 买:市义。市恩(买好,讨好)。 ◎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市。都(dū)市。市镇。 ◎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市。南京市。 ◎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市制。市尺。市斤。
读音:kǒu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 破裂的地方:口子。
读音:hào
[hào]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号青莲居士”)。 ◎ 标志:记号。 ◎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 扬言,宣称:号称(a.名义上是;b.以某名著称)。 ◎ 记上标志:号衣。号房子。 ◎ 命令:号令。号召。 ◎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