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婴儿潮的意思
婴儿潮

基本解释

   婴儿潮(baby boom),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昇的现象。历史上有记载的几次婴儿潮,通常是起因於有振奋人心的因素,像是农作物丰收、打赢战争及赢得体育竞赛等。但也有因为迷信的因素。在英文,形容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为 baby boomer。 婴儿潮(baby boom)这个词的首次出现,主要是指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664”现象--从1946年至1964年,这18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7800万人。

详细解释



   简述

  婴儿潮是个不大不小的谜。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市在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几个月后,出现了大量的孕妇。一位孕妇开玩笑的说:“因为飓风使得我们无法出门去买避孕药,所以……”这说明,导致婴儿潮的原因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很有趣。

  战争是人口的天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的因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争而人口增长不多。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更被后人戏称为“保种大撤退”。毕竟,那时从法国港口敦刻尔克逃往英国的军人,大多数为青壮年,他们是那些西欧国家未来孩子的父亲。

  著名的婴儿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後的婴儿潮:一般通称为战後婴儿潮。在二战结束後,远赴战场的男人解甲返乡,触发了婴儿潮。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有此现象。在日本,称呼此时期出生的人为団块の世代(だんかいのせだい;dankainosedai)。

  2000年千禧年的婴儿潮:这次的婴儿潮幅度不如战後婴儿潮。有几个原因造成这次的婴儿潮:

  1、许多夫妻想要利用这个一生只有一次的特别年份生个千禧宝宝,让宝宝在这特别的一年出生。

  2、2000年正逢中国农历年的龙年,在华人社会,龙年的出生率通常比较高,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

  中国的婴儿潮

  新中国成立后共出现过三次婴儿潮

  建国后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当时,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那时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人口增长率将近300%。但是当时中国人口只有4亿,基数小,战后婴儿潮人口的绝对数量相对不大。

  第二次婴儿潮自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这一波高峰在1965年,持续至197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这时期,国民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很猛,人口出生率在30‰-40‰之间,平均达到33‰,10年全国共出生近2.6亿人。占当前全国总人口数的约20%。现在,他们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

  进入1986-1990年,中国主力婴儿潮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第三次婴儿潮,称作回声婴儿潮。其中1990年是这5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此次婴儿潮出生人口总量虽不及主力婴儿潮,但也有1.24亿,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10%。作为主力婴儿潮的下一代,回声婴儿潮,亦撑起了一个代表性的名词——“80后”一代。

字义分解

读音:yīng

[yīng]

才生下来的小孩儿:婴儿。婴孩。 ◎ 触,缠绕:婴疾。

读音:ér

[ér]

小孩子:儿戏。 ◎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 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 雄性的马:儿马。

读音:cháo

[cháo]

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潮水。潮汐。涨潮。落潮。潮汛。潮流。潮涌。 ◎ 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思潮。热潮。新潮。潮红。潮热。心潮澎湃。 ◎ 湿:潮气。返潮。潮湿。 ◎ 方言,技术不高:手艺潮。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动物笑话
  • qq笑话
  • 爱情故事
  • 搞笑图片
  • 关于牛的歇后语
  • 中国古典名著歇后语
  • 西南地区方言
  • 谚语
  • 成语
  • 台湾方言
  • 其他
  • 交通笑话
  • 华南地区方言
  • 睡前故事
  • 顺口溜
  • 其他节日
  • 天文
  • 歇后语-艰难类
  • 科幻未来
  • 佛教寺庙对联
  • 华北地区方言
  • 畜牧兽医
  • 英语绕口令
  • 现代故事
  • 动物谜语
  • 兔年对联
  • 华东地区方言
  • 带水歇后语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