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严寒。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自此愈上愈高,风气寒厉。”
(2).冷峻严厉。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闪铄晶光的雪影映射着寒厉勇猛的初日,暗云掩抑依徊时,却又不时微微的露出凄暗的神态。”
读音:hán
[hán]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 害怕:寒心。 ◎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读音:lì
[lì]
严格:厉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厉行(xíng )节约。 ◎ 严肃:严厉。声色俱厉。 ◎ 凶猛: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 ◎ 磨,使锋利:厉兵秣马。再接再厉。 ◎ 古同“疠”、“癞”,恶疮。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