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ān dìng zǐ
山钉子
拉丁名:Malus baccata (Linn.) Borkh.
英文名:Dwarf apple
别 名:山丁子、山定子、林荆子
科 属: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 Mill.)
形态特征:落叶稀半常绿乔木或灌木,树干灰褐色,光滑,不易开裂,新梢黄褐色,无毛,嫩梢绿色微带红褐。冬芽卵形,外被数枚覆瓦状鳞片。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细锐,在芽中呈席卷状或对折状,有叶柄和托叶。伞形总状花序,花瓣倒卵形,白色、浅红至艳红色,直径2-3.5cm,雄蕊15-50,具有黄色花药和白色花丝,花柱3-5,基部合生有长柔毛。子房下位,壁软骨质,3-5室,每室有1-2胚珠。果实近球形,直径0.8-1cm,红或黄色,石细胞成群,萼片脱落,萼洼有圆形绣斑,果柄长为果实的3-4倍。种皮褐色或近黑色,微小。
生长习性:喜光,耐寒性极强(有些类型能抗-50℃的低温),耐瘠薄,不耐盐,深根性,寿命长,多生长于花岗岩、片麻岩山地和淋溶褐土地带海拔800-2550m山区。
产地分布:原产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现西南地区也有野生分布。
植物形状与分布:山钉子又称山荆子,山定子,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钉子树多生于大兴安岭山区杂木林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近球形,红色或黄色,味酸而涩。
营养成分:山钉子的营养成分高于苹果。其中有机酸的含量超过苹果的1倍以上 。
功效:山钉子味甘酸、性凉、无毒,能润、生津、利痰、健脾、解酒。
食用方法:果实成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可在未熟软时以冰糖煮制或蒸制。山钉子是酿酒和调制纯绿色饮品的最佳原料,适用于加工果脯、蜜饯和清凉饮料.树皮可做染料。山钉子树还是果树的嫁接植物。
读音:shān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 姓。
读音:dìng,dīng
[dìng,dīng]
竹木、金属制成的呈条形的、可以打入他物的东西:钉子。钉锤。斩钉截铁。 ◎ 紧跟着不放松:钉梢(同“盯梢”)。 ◎ 督促,催问:钉问。
读音:zì,zǐ
[zì,z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 ◎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