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鬣狗jù liè gǒu
说起鬣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说起鬣狗类的演化及其重要成员,大家也一定知道一些,(不清楚的朋友,请速阅菊石的“繁荣一时——鬣狗类”专贴),这其中有一类成员最引人注目,而资料又最为零乱,使得它们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迷雾,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巨鬣狗(Dinocrocuta gigantea)。被冠以鬣狗的名称,巨鬣狗的身形可与它的那些“亲戚”们大不相同,其体形庞大甚至超过现今非洲雄狮,称其为巨鬣狗真恰如其分!
我观近期鬣狗的分类谱系又有变化,中鬣狗属已彻底独立出鬣狗科(Hyaenidae),它们与异鬣狗(Allohyaena)、巨鬣狗(Dinocrocuta gigantea)一起组成了中鬣狗科(Percrocutidae)。
鬣狗类演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只繁盛于旧大陆,其唯一通过白令陆桥“入侵”过北美大陆的豹鬣狗(Chasmaporthetes)虽拥有强大的双腭,依然是很快灭绝。巨鬣狗当然也不例外,目前它们的化石仅仅发 现于欧亚大陆及北非,尤其是在中国的山西、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区,都发现过相当丰富的巨鬣狗类动物化石和遗迹,而最近甘肃和政地区发现的巨鬣狗更是被业界格外关注。
关于我国甘肃和政地区生活过的巨鬣狗的习性,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王晓鸣先生的一篇文章对其作了一定程度的推测,王先生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巨鬣狗主要生活在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的欧亚大陆及北非,那时候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正经历着一个气候逐渐变化的时期,随着天气渐渐变冷变干,植被普遍由森林向草原转化。与开阔草原相适应的草食动物乃至捕食它们的食肉动物都逐渐倾向于向奔跑型方向演化,象短剑虎和古狮类在非洲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可就在这个时期,为什么会突兀般出现了象巨鬣狗那样的大型个体呢?
发现于国内外的巨鬣狗头骨化石
巨鬣狗头部复原图----西班牙画家(M.Anton)的作品,可惜不清楚,哪位有好的复原图望能贴上来。
英国生态学家卡邦(C.Carbone)等最近发现,现代食肉类哺乳动物捕猎方式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体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型食肉兽类,一般体重在21公斤以下(不超过一只中等大小的家犬),其猎物一般比自己小得多,例如老鼠、兔子、小羚羊、鸟类等等;而另一类大型食肉兽,即体重超过21公斤(包括狮、虎、豹、狼、鬣狗等),它们通常都选择比自己大得多的草食动物作为自己的猎捕对象。所以,现今自然界食肉兽类好像有个20公斤左右的关坎,超过这个体重的食肉动物就一定要与比自己重得多的素食动物较量啦。
所以自然法则常迫使素食动物变得硕大无朋以抵挡掠食动物的进攻,反过来,素食动物体形的增大也不断刺激着食肉动物发生着改变,其改变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爪、犬齿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剑齿猫科、猎猫科动物,其二就是体形也相应变大,象牛鬣兽类、巨型短面熊等等,本文的主角巨鬣狗类的出现大概也属于这一点。
根据我国学者的推算,甘肃和政地区的巨鬣狗体重可达210到240多公斤,是现代非洲斑鬣狗体重的四倍,比现代非洲狮重六、七十公斤,如果现代狮子与巨鬣狗站在一起,就好像普通人与篮球队运动员并列一般。与其它鬣狗类“亲戚”一样,巨鬣狗也拥有强大、粗壮地上下颌及前臼齿,可轻易咬碎猎物的骨骼。那么这样的巨鬣狗们的捕食对象是什么呢?加拿大著名生态学家辛克莱尔(A.R.E.Sinclair)等的最新研究表明,现代非洲大型食肉兽类与其捕捉对象的体重比为1:3或更高一点。例如,60公斤重的斑鬣狗可以捕杀210公斤重的成年斑马,而150公斤重的狮子则可扳倒450公斤重的非洲野牛。如按这个比例,210公斤以上的巨鬣狗应可以捕捉600公斤以上的食草动物。让我们看看,和政地区与巨鬣狗共生的哪些食草类属于这个范畴。
最接近这个体重恐怕是和政的几类长颈鹿了,如古麟、萨莫兽、山西兽等,此外利齿猪等也比较合适,但问题是,这些动物都比较机警,按照和政巨鬣狗的体形要悄然接近这样的猎物怕不容易。在和政地区,大而行动迟缓的草食动物还有犀类和象类,但不管是大唇犀还是无角犀,体重都大大超过1吨,其坚硬的皮甲和体魄,足以让任何食肉类犹豫。而和政最普遍的四棱齿象,其成年个体更是超出巨鬣狗所能应付的能力,(当然,年老的个体或幼崽应在巨鬣狗袭击的考虑之内)。此外,体重虽然是搏斗获胜的基础,但搏斗只是捕猎过程中致死对方的最后一幕,而紧追猎物的能力才是捕捉猎物的关键,而巨鬣狗过于沉重的体形会直接影响其奔跑速度和急变方向的能力。因此,巨鬣狗是否是积极的捕食者很值得怀疑。现代食肉兽中,个体越大就越容易抢占其它动物的食物,所以依仗其超大体型来抢掠同时代其它食肉猛兽的猎物倒说不定是导致巨鬣狗出现的主要原因。试想巨鬣狗们炫耀其凶悍的体魄和大钳子般的上下颌时,谁又能不退避三舍呢?(以上为王先生文章中主要观点)。
与巨鬣齿兽剪刀般的上下颌相比,巨鬣狗的上下颌骨结构更像一把大钳子
我个人觉得,强抢猎物确实很可能是巨鬣狗生活中的主要活动。我们将视野回搠到中新世晚期的甘肃和政地区,看一看当时食肉动物中哪些会受到巨鬣狗的骚扰。那时和政地区主要活动的猫科动物是后猫与短剑虎类,其中后猫体形较小,常活动于灌木丛地带,袭击古麟、和政羊等作为猎物,它们是一类类似于现今豹类的猫科动物,对于巨鬣狗的出现,自然只有退缩的份,但它们行动诡秘,可能还会藏匿食物,故巨鬣狗从后猫处得手的机会应不多。而短剑虎则不然,短剑虎凭借同样强健的体魄以及能在搏斗中给对手造成严重伤害的剑齿,是决不会将猎物拱手让给巨鬣狗的,(除非巨鬣狗是成群活动,此还有待考证)。犬形动物中的大型类型犬熊和半熊当时在和政也很常见,犬熊拥有强大的牙齿及颌骨结构;而半熊则有着强健的四肢,尤其比较适合草原生活,在中新世后期半熊已基本排挤犬熊类,成为熊类中最普遍、最成功的种属,但要把它们从猎物身旁赶开,恐也非易事,因为成年半熊的体重与巨鬣狗相当,所以巨鬣狗强抢的主要对象不在它们,而在于是其“同族亲戚”,当时各类鬣狗正昌盛于欧亚大陆,是数量占优的猎食兼食腐动物,对于它们的猎物也罢;得到的动物尸体也罢,巨鬣狗当然从不会拒绝去夺走,因为超大型的体型保证了这一点的奏效,这也就是巨鬣狗出现并不断增大的原因。
当然,我们并不能完全排除巨鬣狗是积极捕食者的可能性,因为在中新世晚期的和政地区,也存在着一些适合巨鬣狗猎杀的目标。例如猪类,除王文中提到的丘型齿利齿猪和弓颌猪这些行动迅速的猪类外,和政还生活着脊型齿利齿猪和库班猪这样的大家伙,特别是库班猪类,其体大如河马(500到800公斤),是真正的“猪中巨物”,只有体魄健硕异常的巨鬣狗才可能对之造成威胁。此外,铲齿象、西班牙犀那时也很多,它们面对巨鬣狗群时,恐怕也很难不抛下一些病残、幼体逃命,不过这也是一种推测。
根据化石的推断,巨鬣狗身高超过1.3米,最大可达1.7米,体重超过400公斤。
正如对巨鬣狗起源不清楚一样,对于其逐渐灭绝的原因我们也无从得知,只能有待于国内外学者们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才能真正揭开巨鬣狗躲在迷雾后的生活真相。
读音:jù
[jù]
大,很大:巨大。巨人(a.身材异常高的人;b.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有神力的人;c.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巨匠(泛称在科学或文艺上有极大成就的人)。巨子(a.中国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的尊称;b.在某方面卓有成就,有声望的人)。艰巨。 ◎ 姓。
读音:liè
[liè]
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鬣鬃。刚鬣。 ◎ 鱼颔旁小鳍。 ◎ 〔鬣狗〕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狗,头比狗的头短而圆,毛棕黄或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斑点,多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吃兽类尸体腐烂的肉。 ◎ 扫帚的末端。
读音:gǒu
[gǒu]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狗。狗彘(狗和猪)。狗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狗盗(小偷)。狗腿子。狗仗人势。狗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