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布田的意思
布田

基本解释

每逢春耕夏插期间,在潮汕方言区的农村,农民们见了面,便有可能要相互问问:“布田了吗?”这里的“布田”,即是现代汉语里的“插秧”。
潮语“布田”,虽在古代、现代汉语的辞书、典书中找不到此词,但也不是地方方言土语,而是有一定的根据。在古代、现代汉语中,“布”便有“陈列”、“展开,铺开”等义项。
例句分别为:表示“陈列”的,如《尚书》中的《康王之诰》:“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皆布乘黄朱。”表示“展开,铺开”的;如柳宗的《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田”指的是耕种用的土地(有的地区包括潮汕方言区在内专指水田),如“稻田”、“大田”等等。
“布田”正是用“布”和“田”的相关词义来指代将秧苗展开、陈列(即插植)到水田这一农活的。这是潮汕方言大雅大俗的特色,对于研究地方方言具有可供佐证的作用。

详细解释



布田过程 潮汕稻有两熟,早造和晚造。早造,就在这个时候布田。布田之前一段时间,要先在沙地里,用从种子站买来的粟种(也即是没有剥去稻壳的种子),撒在园(潮汕话沙地的叫“园”,水田叫“田”)里,保湿,保温(为了保温,一般要在地里拉上农用的塑料膜。冷天的时候,早上过去看的时候,往往膜里是雾蒙蒙的水蒸气),等待它长成秧苗。 到了布田的时候,将园里的秧“挽”(潮汕话,拔的意思)起来,搬到“窟底”(潮汕话:小池塘里),洗净根部,有时候还要在这时浸除草剂。然后捆成一团团,以手能抓紧作为一捆。捆时用草绳,也就是去年收割的稻草。这种稻草绳很好用,比如买菜、买猪肉,都可以用了绑。环保,节约。 捆的时候现用左手的大拇指压住稻草的一头,右手抓住另一头,围着秧苗转几圈,然后把草绳尾部藏到刚才绑的几圈里去,尾端还是露在外边。这样,松绑的时候,只需要把尾端一拉,就行了。可以加快插秧的速度。这样捆成一捆一捆的秧苗,用竹筐装上,运到田里,就一捆捆的抛到已经犁好、修平、放完水的田里,这样,布田的人手里拿了一捆插完后,就能在身边马上又拿上一捆,接着插秧。 插秧的时候,往往是料峭春寒,脚踩在这些冰冷的软泥里,有一种钻心的冰冷。所以我很怕去插早造的秧。布田的时候,往往是以几个人并排进行,一人插几列,两脚分跨,左手持秧苗,右手从左手接过一株株的秧苗,弯下腰,然后从左往右一株株的插进泥里,双脚不需移动。插完一行,就后退一步;再插一行。往往几个人,动作快的已经插完一片,慢的还在中间。 布田-中元习俗 在中元节,潮汕有些地方有“布田”的习俗,即把点燃的香烛沿着门口的墙边遍插着,插得越多越好,俗称“插秧”,象征秋收五谷丰登。有的小孩还喜欢偷偷地跑到别家的门口割“稻谷”,常有为此事而引起争吵的。

字义分解

读音:bù

[b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 古代的一种钱币。 ◎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 流传,散播:布道。布施。 ◎ 做出安排:布置。布景。布局。 ◎ 姓。

读音:tián

[tián]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 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 古同“畋”,打猎。 ◎ 古同“佃”,耕作。 ◎ 姓。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英语谜语
  • 拼音
  • 动物笑话
  • 西南地区方言
  • 友情故事
  • 恋爱笑话
  • 侦探故事
  • 民间笑话
  • 元旦对联
  • 经典绕口令
  • 优生优育
  • 一千零一夜
  • 对联故事
  • 马年对联
  • 组词
  • 英语笑话
  • 植物
  • 方言
  • 东北地区方言
  • 安徒生童话
  • 政治笑话
  • 祝寿对联
  • 台湾方言
  • 畜牧兽医
  • 名人故事
  • 爱情谜语
  • 部首
  • 愚人笑话
  • 山西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