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称为直平行六面体,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称为斜平行六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平行六面体的特例。平行六面体有下列性质:(1)相对两个面平行且全等;(2)四条对角线相交于一点,且被交点平分;(3)四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各棱的平方和。
读音:píng
[píng]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 均等: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 治理,镇压:平定。 ◎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 姓。 ◎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 古同“评
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háng,hàng,héng,xíng]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 步行的阵列。 ◎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读音:liù,lù
[liù,lù]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
读音:miàn
[miàn]
头的前部,脸: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 用脸对着,向着:面对。面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 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 方位,部分: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鼓。 ◎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面。曲(qū)面。 ◎ 粮食磨成的粉,特
读音:tǐ,tī
[tǐ,tī]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