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One with great power cannot defeat a local villain.
成语解释: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成语举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有什么话说呢?这就叫强龙不压地头蛇!”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到车迟国,在倒换关文时与假国师虎力大仙发生了冲突,门外百姓要求国师求雨。孙悟空与他打赌求雨,虎力大仙当仁不让,孙悟空见强龙不压地头蛇就让他先求雨,自己暗中买通众神,让虎力大仙一败涂地。
读音:jiàng,qiáng,qiǎng
[jiàng,qiáng,qiǎng]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 )胜。 ◎ 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 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 )。强梁(强横霸道)。 ◎ 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强 jiàng ㄐㄧㄤˋ ◎ 固执,强硬不屈:强嘴。倔强。
读音:lóng
[lóng]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 姓。
读音:bù
[bù]
副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yà,yā
[yà,yā]
从上面加力:压住。压碎。压缩。泰山压顶。 ◎ 用威力制服、镇服:镇压。压服。压迫。 ◎ 控制,使稳定,使平静:压价。压住阵脚。 ◎ 搁置:积压。 ◎ 逼近:大兵压境。 ◎ 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压宝(亦作“押宝”)。
读音:de,dì
[de,dì]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 底子:质地。
读音:tou,tóu
[tou,tóu]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a.头和脸;b.指面貌;c.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 首领:头子。头目。 ◎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 表示约计、
读音:shé,yí
[shé,yí]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