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惶遽 huángjù[frightened;alarmed] 惊恐慌张神色惶遽
惶惶 ,惶惑
1.[书] (惊慌) frightened; scared
亦作“ 惶懅 ”。恐惧慌张。《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持质者惶遽叩头曰:‘我但欲乞资用去耳!’”《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癸巳, 国忠 集百官於朝堂,惶懅流涕,问以策略,皆唯唯不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诚不料被迫至此,不胜惶遽。”
读音:huáng
[huáng]
恐惧:惶怖。惶恐。惶惧。惶惶。惶惑(疑惧)。惶窘。惶遽。惊惶。惶惶不可终日。
读音:jù
[jù]
急,仓猝:遽尔(突然)。遽死。遽然。匆遽。 ◎ 惊惧、慌张:遽色。惶遽。 ◎ 古代报信的快马或驿车:乘遽而至。 ◎ 遂,就:“塘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无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