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披荆斬棘)
◎ 披荆斩棘 pījīng-zhǎnjí
(1) [break through brambles and thorns]∶砍倒荆棘开路
不愿披荆斩棘地从森林中穿过去
(2) [hack one’s way through difficulties]∶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而那披荆斩棘,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
披荆斩棘(披荆斬棘)
(1).斩除荆棘。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男子砍伐树木,披荆斩棘开辟土地。” 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大勐龙和小勐仑》:“没有砍刀,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于是他们挥舞大砍刀,披荆斩棘,劈藤砍树。”
(2).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语本《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 关中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况此 河套 一方,沃野千里,我祖宗披荆斩棘,开创何难!” 朱自清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这却正见出他是在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而那披荆斩棘,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亦省作“ 披荆 ”。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披荆羡 熊绎 ,篳路翩来栖。”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披荆斩棘
读音:pī
[pī]
覆盖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 穿戴:披挂。披甲。 ◎ 打开,散开: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 劈开,裂开:竹竿披了。
读音:jīng
[jīng]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 姓。
读音:zhǎn
[zhǎn]
砍断:斩断。斩首。斩决。斩除。斩草除根。斩钉截铁。先斩后奏。披荆斩棘。
读音:jí
[jí]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棘。棘手(喻事情难办)。棘刺。棘针。 ◎ 针形的刺:棘皮动物。 ◎ 古同“戟”,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