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城镇化现象,指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部分进城农民要求将户口迁回农村的现象。
拒城镇化 - 现状
中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目标过高的问题。由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滞后,使进城农民因进城后生活水平下降而要求将户口迁回农村,出现“反城镇化或拒城镇化”现象。
拒城镇化 - 原因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日在北京发布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指出,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城镇化的内在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城镇化大大超前于人口城镇化,工业化未能有效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滞后于城镇化发展。
部分用人单位不与进城务工农民签订劳动合同,不给农民工投社会保险。由于对城镇建设中征用农地补偿标准较低,安置、保障措施不到位,不但引起农民群众的不满,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而且使得进城农民因进城后生活水平下降而要求将户口迁回农村,出现“反城镇化或拒城镇化”现象。
拒城镇化 - 存在问题
相较于土地的大量占用,中国农村人口的城镇化速度和产业增长并没有相应地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许多地区存在大量的“空心镇、空心村”,一些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土地闲置率甚至高达55%以上,这说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土地配置的不经济,缺乏集约性,集中度不高,没有实现有效节约土地空间的目标。
由于中国各地都把加快城镇化当做一个重要目标,有的省份提出城市化率2011到2015年要从45%提高到54%,到2020年达到64%左右,城镇化率的提高速度远远高于中央政府设定的预期目标。如果付诸实践,可能导致冒进城镇化、过度城镇化、虚假城镇化,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加剧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 [1]
拒城镇化 - 中西比较
中国搞城镇化,希望学习西方的经验,通过城镇化拉动需求,增加经济的增长;但是,中国进行城镇化的背景条件和西方是完全不一样的。
西方在进行城镇化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产业的突破。比如英国进行城镇化时,是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在一起的,那时出现了大量的新兴产业,非常缺劳动力,他们在这个时候把农村人口运到城市,解决了新兴产业的就业问题。美国的背景是第二次科技革命,那个时候也出现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西方的城镇化基本是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
就是西方在进行城镇化的时候,他们有物质基础维持,比如英国,有一个庞大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而中国进行城镇化像西方的这两个条件都是没有的,所以就导致中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发现没有岗位。但因为他们到城市以后,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价值观,所以他们又没有办法再回到农。这样就会使这样一群人非常尴尬,这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读音:jù
[jù]
抵挡,抵抗:拒守。拒敌。抗拒。 ◎ 不接受:拒绝。拒谏(拒绝劝谏)。来者不拒。 ◎ 古同“矩”,方阵。
读音:chéng
[chéng]
围绕都市的高墙: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 ◎ 都市: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城城”)。城邑。城乡。城建。
读音:zhèn
[zhèn]
压: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镇痛。 ◎ 以武力维持安定:镇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镇反。镇服。镇慑。镇守。 ◎ 安定:镇静。镇定。 ◎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镇。 ◎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 较大的集市:城镇。村镇。 ◎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镇。 ◎ 整个一段时间:镇日(整天)。 ◎ 时常:十年镇相随。 ◎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 姓。
读音:huà,huā
[huà,huā]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