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粗叶榕、佛掌榕、大叶牛奶子、五爪龙、九龙根、丫枫小树、鸦枫(《植物名实图考》),火龙叶(《岭南采药录》),毛桃树、熊掌草、三叉刀、牛奶水。
【来源】桑科榕属植物掌叶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 var. hirta (Vahl)Migo [F. hirta Vahl],以根和花序托(俗称果)入药。秋季采花序托;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密林及旷地上。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化学成分】 根含有机酸、氨基酸、三萜、香豆精、生物碱等。【
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8m,有乳汁;枝、叶和花序托密生金黄色开展的长硬毛。叶互生,卵形,倒卵状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8~25cm,宽4~13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不裂或3~5裂,边缘有锯齿,两面均粗糙,基出脉3~7条;托叶披针形,有粗毛;叶柄长1.2~7cm。花序托成对腋生,无梗,球形,径0.8~2cm;基部有卵形苞片;雄花生长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各4,雄花有2或3雄蕊。花期5~6月,果期9~10月。【性味】甘、微苦,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辛,性平。"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温。"
③《陆川本草》:"甘,平。"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祛瘀。用于风湿骨痛,闭经,产后瘀血腹痛,白带,睾丸炎,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疥。洗疳痔。去皮肤肿痛;根:治热咳痰火,理跌打刀伤;浸酒:祛风,壮筋骨。"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气,去红肿。"
③《福建民间草药》:"祛风解毒,化湿行气。"
④《陆川本草》:"强壮,通乳。治风湿骨痛,跌打驳骨,妇人乳少。"
⑤《南宁药物志》:"根皮:行气,去风湿,利关节,壮筋骨。治跌打接骨,风湿痿痹,去瘀生新。"
【药理作用】 有祛痰、平喘作用。小鼠灌服掌叶榕根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70%乙醇浸膏也有效,其水溶部分无效,水不溶部分有效,生物碱无效。豚鼠腹腔注射煎剂有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70%乙醇浸膏之水溶及水不溶部分也有效,氯仿提取物及生物碱均无效。小鼠腹腔注射掌叶榕根的各种制剂均未发现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
【附方】 ①治风湿痛:佛掌榕根二两,猪蹄(七寸)半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煎取半腕,分两次服,每隔四至六小时服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劳力过度:佛掌榕根一两,墨鱼一只。酌加黄酒二两,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经闭,产后瘀血腹痛:佛掌榕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
④治睾丸肿大:粗叶榕鲜根二至四两。水煎服。
⑤治白带:粗叶榕干根二两。水煎服。
⑥治瘰疬:粗叶榕干根二至三两。水煎服。(③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用法用量】1~2两,水煎或兑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读音:zhǎng
[zhǎng]
手心,脚心:掌心。手掌。脚掌。鼓掌。易如反掌。 ◎ 用巴掌打:掌嘴。 ◎ 把握,主持,主管:掌管。掌权。掌勺。掌柜。 ◎ 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鞋掌。马掌儿。 ◎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 姓。
读音:shè,xié,yè
[shè,xié,yè]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叶。菜叶。叶子。叶落归根。一叶知秋。一叶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 像叶子的:铁叶。百叶窗。 ◎ 同“页”。 ◎ 世,时期:初叶。末叶。 ◎ 姓。
读音:róng
[róng]
常绿乔木,气根细瘦,树冠大,隐花果生于叶腋,近扁球形。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木材可制器具。 ◎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