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菊 (Vernonia esculenta)
科属:
菊科
形态枝圆柱形,具棱,被灰色绒毛。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茎部楔形,稀近圆形,具细齿或全缘,叶面暗绿色,被乳头状突起,粗糙,下面被灰色短绒毛。圆锥花序。花淡红紫色,花冠管状。瘦果淡黄褐色。花期7-12月。 原产我国西南各地。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要求疏松、肥沃土壤。不耐寒,也不耐干旱。高3-4m,小枝被灰白色密柔毛。叶互生,纸质,卵状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叶面有乳头状突起,叶背被灰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在枝顶排成宽复伞房状花序,花筒状,淡紫色,花期春夏。播种或分株法繁殖。栽培管理简单容易。适于自然式丛栽或作花境背景。
原产地与分布产于四川西部、西南部,云南西北部、中部、东部和南部,习性常生于向阳山坡、草地灌丛,或山谷疏林及林缘。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
用途斑鸠菊抗逆性强,花期长,花果小而繁多。在我国西南或南方一些气温高燥的地区,可作为庭园观赏树种,丛植或片植均较适宜。
同属植物约500种,常见栽培的还有柳叶斑鸠菊(V.saligna);紫霞菊(V.altissima);夜香牛(V.cinarca)等。
斑鸠菊抗逆性强,花期长,花果小而繁多。在我国西南或南方一些气温高燥的地区,可作为庭园观赏树种,丛植或片植均较适宜。
用播种或分株繁殖,或移植野生苗木。
读音:bān
[bān]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斑点。斑纹。斑斓。雀斑。斑秃。斑白。斑竹。斑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读音:jiū
[jiū]
鸟,鸠鸽科部分种类的统称: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杖(古代头上刻有鸠形之杖,年始七十者,由政府授给)。 ◎ 聚集:鸠合(亦作“纠合”)。鸠集(亦作“纠集”)。
读音:jú
[jú]
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是观赏植物,有的花可以入药,亦可作饮料: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