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同姓的亲族。《书·吕刑》:“官伯族姓,朕言多惧。” 孙星衍 疏:“族姓,谓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也。”《左传·昭公三十年》:“我盍姑亿吾鬼神,而寧吾族姓,以待其归,将焉用自播扬焉?”《清会典·户部·户口》:“凡旗人立后,先兄弟之子,次从兄弟之子,次族姓。择昭穆相当者听立为后。”
(2).指家族姓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公孙挥 能知四国之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
(3).指世族大姓。《后汉书·独行传·陆续》:“ 陆续 ,字 智初 , 会稽 吴 人也。世为族姓。”《晋书·诸葛恢传》:“ 导 尝与 恢 戏争族姓,曰:‘人言 王 葛 ,不言 葛 王 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讨论》:“﹝ 孔至 ﹞二十传儒学,撰《百家类例》,品第海内族姓。”
读音:zú
[zú]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
读音:xìng
[xìng]
表明家族的字:姓氏。姓名。贵姓(询问对方姓氏的敬辞)。 ◎ 平民:万姓。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