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明 黄瑜 《双槐岁钞·石主事捄师》:“ 李祭酒 时勉 忤权璫 王振 ,枷号於监前。”《清史稿·仁宗纪》:“刑部疏,审明 王树勋 即僧 明心 ,矇混捐保职官。得旨:枷号两个月,遣戍 黑龙江 。”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云山 因 苟 军之抢掠 乾州 ,深恶之,到 乾 时拿获五标一营后哨兵士八名,及哨官 胡玉林 一名,枷号辕首。”
读音:jiā
[jiā]
旧时一种套在脖子上的刑具:枷锁(旧时的两种刑具,喻束缚)。枷号(古代刑法,将犯人上枷,写明罪状示众)。
读音:hào
[hào]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号青莲居士”)。 ◎ 标志:记号。 ◎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 扬言,宣称:号称(a.名义上是;b.以某名著称)。 ◎ 记上标志:号衣。号房子。 ◎ 命令:号令。号召。 ◎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