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保卫战 -概述
2006年,为建地铁二号线,南京迁走了近200棵,当时政府承诺迁移后的成活率为80%,但恰恰是死亡率80%。2011年,为兴建三号线地铁,南京市政府原本计划要迁走600多棵大树,其中法国梧桐就有200棵。其中部分法国梧桐的树龄达到了60年。3月首周,南京市长江路沿途两侧的梧桐树开始被锯,原因是南京地铁三号线在建,工地围挡范围内的梧桐树均将被移走。3月4日,临近南京总统府遗址的长江路和太平北路路口的两株粗大梧桐树的树枝已被全部剪光。太平北路在中山东路跟长江路交接的一段,路西侧的树则需全部移走。据南京网民称:太平北路的梧桐树已基本被“铲平”。
法国梧桐是南京的标志,南京人以及喜欢南京的人大多都爱法国梧桐。南京梧桐树遭砍伐、移植后,南京市民纷纷在网上控诉地铁修建对绿化的破坏。
微博:保卫梧桐
与2006年相比,南京市民多了最重要的武器:微博。“关注南京梧桐树”一直是新浪微博话题榜的最热门话题之一,每天有四五十万条相关信息,而转发、评论更是不计其数。微博发挥了它的巨大能量,通过大量转发,整个梧桐保卫战已经不只是南京市民的事情,全国网民都加入进来了,大量名人、名流尤其是具有号召力的知名媒体人、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纷纷就此发表意见。此事甚至惊动到海峡对岸,国民党“立委”邱毅发表微博称:“去过几次南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夫子庙、秦淮河或总统府,而是一路茂密的法国梧桐,不但已是南京的标志,更表征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在两岸都在庆祝‘辛亥百年’之际,南京市府为建地铁而砍掉或移植具历史意义的梧桐,我身为国民党中常委,须表达最深沉抗议,国民党高层岂能缄默。”邱毅甚至表示,若不停止砍树,他将在中常会中提出临时动议,要求党中央应尽速透过国共平台或海基、海协两会协调此事,救梧桐。除此之外,微博也成为南京本土媒体的平台,金陵之声将节目音频放到微博上供网友收听,南京电视台“直播南京”节目也在微博上发布关于梧桐的评论和图片。
著名足球解说员、南京人黄健翔甚至在自己的微博说,试探性地询问申请合法游行示威,以“抗议砍梧桐树”,24小时不到,此条微博被转发7000次以上,网友评论近4000个。
南京市政府3月14日正面回应网民,表示将广泛听取民意,进一步优化地铁设计方案,竭力保护沿途法国梧桐;南京市地铁方面也表示,他们将高度重视地铁施工期间的树木保护,并采取一切措施做好行道树的保护和施工后的绿化恢复工作。
意义
让公共事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传播,并且通过大规模的公共讨论获得各方意见,这就是微博的力量。人们已经在各种重大新闻事件上见证了微博的强大———微博不仅自己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即自身承担媒体功能,而且能够成为各种媒体的发布平台。要注意的是,微博本质上只能承担媒体的功能,即汇聚民意并形成舆论场,但民意并不代表完全正确,因为微博中同样存在“沉默的螺旋”导致的错误意见。南京梧桐保卫战虽然是微博的胜利,但是微博的功能仅仅到此而已,它只是把民意汇集起来,把舆论压力给了执政者。具体如何决策,南京的城市发展和梧桐的保护之间如何平衡取舍,最终还是要深思熟虑。
一场“拯救南京梧桐树 筑起绿色长城”活动正在展开,不少南京市民为树木系上了绿丝带,表达自己的不舍和反对。
官员微博争辩
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德生强调:不是砍伐,是移植!
对于南京市民及网民将梧桐树移植误认为是“砍伐”,一位南京城管局系统内的官员表示,南京政府方面对民众的误解与愤怒表示理解,但我们不认为这是南京市民与南京政府修建地铁之间的矛盾,民众的情绪是一种对南京梧桐树以及南京文化的关爱。
另外,南京政府官员也注册了微博,试图在网上明正视听。
从微博上评论来看,至少目前,官方的解释并没有引起网民的重视与认同。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徐少林表示,本番梧桐移植,是因为地铁三号线和十号线的修建,他认为,惹恼南京市民的根本在于两个地铁站口,一个在南京市图书馆前,一个在江南织造局(音)前。
有些网上梧桐被修剪的照片刺伤了南京市民,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砍伐,为了移植搬运,必须将树的枝桠剪去。对于网上被热议的一些关于梧桐树枝桠突兀的照片,徐少林如是称。
梧桐的移植
网民关心的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在地铁修建完成后,因修地铁而移植梧桐树是否会回来,实际上,被移植的梧桐树将移植到南京的郊区,但具体在何处,不知。被移走的梧桐树具体生长环境如何,政府给予的养护费一年几何,亦未知。
南京政府官员表示,南京老城区,其实梧桐树的生长环境未必多好,地下网管线很多,地面又是密封的水泥地,并不是利于梧桐树生长的最佳环境。从科学的角度说,行道树选取树龄10年—15年的最为宜。
可以预见的是,即使地铁修建完成,即使政府重新种上新的梧桐树或其他树种,但南京市民所熟悉的那种交错着、可遮盖全部行道的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再也看不到了。
读音:wú
[wú]
〔梧桐〕落叶乔木。木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和各种器具,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读音:tóng
[tóng]
〔泡(pāo)桐〕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 ◎ 〔梧桐〕见“梧”。
读音:bǎo
[bǎo]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保卫。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 ◎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持。保洁。保质。保墒。 ◎ 负责:保证。保荐。保修。保险。确保。担保。 ◎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 ◎ 旧称佣工:酒保(酒店服务人员)。佣保。 ◎ 姓。
读音:wèi
[wèi]
保护,防护: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卫冕。 ◎ 防护人员:警卫。后卫。 ◎ 古代称驴:“策双卫来迎”。 ◎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卫(在山东省)。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 姓。
读音:zhàn
[zhàn]
打仗: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战。争战。 ◎ 发抖:战抖。寒战。胆战心惊。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