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槁瘁 ”。1.枯萎。《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飘风蓬龙埃坲坲兮,草木摇落时槁悴兮。” 王逸 注:“槁,枯也。悴,病也。”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朱氏盛衰》:“初, 勔 之进花石也,聚於京师 艮岳 之上,以移根自远,为风日所残,植之未久,即槁瘁。”
(2).憔悴。 唐 张说 《送工部尚书弟赴定州诗序》:“苏其槁瘁,乐我阳和。”《明史·孝义传二·夏子孝》:“ 嘉靖 末,父卒,庐墓,独居荒山,身无完衣,形容槁瘁。”
读音:gǎo
[gǎo]
枯干: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 古同“藁”,草。
读音:cuì
[cuì]
忧伤:“人力雕残,百姓愁悴”。 ◎ 衰弱,疲萎:憔悴。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