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自吾令下车,赋役以平,刑罚以清……槁苏暍醒,民饱而嬉,相忘乎无事。”
成语解释: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读音:gǎo
[gǎo]
枯干: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 古同“藁”,草。
读音:sū
[sū]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 姓。 ◎ 见“噜”字“噜苏”。
读音:yē
[yē]
中暑:“夏,大旱,民多暍死。” ◎ 热:“时属炎暍,热病有加。”
读音:xǐng
[xǐng]
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入睡:如梦方醒。 ◎ 酒醉、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正常状态:醒酒。 ◎ 泛指头脑由迷糊而清楚:醒悟。觉(jué)醒。清醒。提醒。猛醒。 ◎ 明显、清楚:醒目。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