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attempt to stop any onslaught <when water comes,it will be covered with soil>
成语解释: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成语举例: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掩,不能写作“淹”。
读音:shuǐ
[shu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 河流:汉水。湘水。 ◎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 液汁:水笔。墨水。 ◎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外水。肥水。 ◎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水了。 ◎ 姓。
读音:lái,lāi
[lái,lāi]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来。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
读音:tǔ
[t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 疆域:国土。领土。 ◎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 不合潮流:土气。 ◎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 姓。
读音:yǎn
[yǎn]
遮蔽,遮盖:掩护。掩体。掩饰。掩映。掩盖。掩蔽。掩埋。掩人耳目。瑕不掩瑜。藏瑕掩疵。 ◎ 关,合:掩闭。掩门。掩卷。 ◎ 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掩了手。 ◎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掩杀。掩击。掩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