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to the marrow of one's bones
成语解释: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成语举例: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加以我国家二百余年,深仁厚泽,浃髓沦肌……故能馈数十万嗷嗷待食之军而灭方张之寇。”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比喻感受影响很深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读音:jiā
[jiā]
湿透:汗流浃背。 ◎ 周匝:浃日(古代以干支为“浃日”)。浃辰(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 ◎ 深入,融洽:浃洽。
读音:suǐ
[suǐ]
骨头的空腔中像胶状的东西:骨髓。精髓(喻精华)。 ◎ 像骨髓的东西:脊髓。脑髓。延髓(后脑的一部分)。 ◎ 植物茎的中心部分,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读音:lún
[lún]
水上的波纹:沦漪。 ◎ 沉没(mò),降落:沦落。沦陷。沦亡。沉沦。沦丧(sàng)。沦殁。沦肌浃髓(浸透肌肉,深入骨髓。喻感受或中毒深)。
读音:jī
[jī]
人或动物体内附着在骨头上或构成内脏的柔软物质,由许多纤维组成(通称“肌肉”):肌肤。肌理。心肌。随意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