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 - 简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天气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雨水纷纷,是人们对清明时节气候的一般认识。
自然现象
清明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攀升到12摄氏度以上,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已开始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此时,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逐渐减弱,东南方海洋上空的暖空气开始活跃北上。四月初的江南、华南上空,正是是冷暖空气往来频仍、势均力敌的相持区域。冷暖空气在此发生冲突,因此,出现绵绵细雨便也不足为奇。
另外,江南、华南一带的空气,随气温渐升携带水分较多,而清明前后,正是此地区低气压频现之时。这些被称为低气压的气团,中心较周围气压低。这样,四周的空气会不断向中心流动,形成上升气流,有利于将水气带至高空。水气遇到冷空气逐步凝结形成厚云,从而呈现出清明附近阴沉多雨的天气。
“听风听雨过清明”,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诗句是千年来江南清明气象的写照。
清明雨的由来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时雨水少,而万物正处生长初期,正需要用雨水,所以清明雨尤为珍爱。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心理暗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妇孺皆诵,更是给人们植入了“但逢清明,即雨纷纷”的心理暗示。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和“雨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物质性的联系,更兼心理上的联系。换言之,人如何看待、想象和感知环境,反向决定着环境对人的影响。心怀悲戚之人看待清明细雨,会赋予眼前淅沥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肌肤,更加剧了触感对已植入的这种心理意象的响应。
从心理机制上讲,“清明下雨”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在北方,虽然降雨概率未必很大,但由于人们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出“清明就应该下雨”的结论。而即使在“春雨贵如油”的广袤北方,清明降雨也有一定概率。这时,自我心理暗示对“雨纷纷”概念的产生就颇具贡献了。
读音:qīng
[qīng]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 ◎ 安静,不烦: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 ◎ 单纯不杂:清唱。清茶。 ◎ 明白,明晰: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 ◎ 一点不留,净尽: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 整理,查验:清理。清查。清点。清仓。 ◎ 详细登记:清册。
读音:míng
[míng]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 视觉,眼力:失明。 ◎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读音:yù,yǔ
[yù,yǔ]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雨水。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