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1) (名)基本义: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
(2) (名)(动)陪衬;使明显突出。
[构成]
并列式:烘+托
[例句]
烘托手法。(作定语)
1.(中国画法之一,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 使物像鲜明) add shading around an object to make it stand out
◎ 烘托 hōngtuō
(1) [add shading around an object to make it stand out]∶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
(2) [set off by contrast;throw into sharp relief]∶陪衬,使明显突出
以写景烘托人物性格
(1).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
(2).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邹韬奋 《萍踪寄语》九五:“在一个墙上镶着很大的玻璃框,里面陈列的是一幕用电灯烘托着的全景。” 秦牧 《艺海拾贝·变形》:“它们简直完全不合于实际人体的比例,但是它们的确把主要想表达的事物烘托出来了。”
读音:hōng
[hōng]
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烘箱。烘手。烘干(gān)。烘烤。烘焙。 ◎ 烧。 ◎ 衬托,渲染:烘衬。烘托。烘染。烘云托月(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
读音:tuō
[tuō]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 ◎ 陪衬,铺垫:衬托。烘托。 ◎ 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 ◎ 寄,暂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 ◎ 请别人代办:委托。拜托。嘱托。 ◎ 借故推委或躲闪:推托。托故。 ◎ 信赖,凭借:托名。托庇。 ◎ 压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