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One's love for scholars is equal to one's thirst for water--a passion for talent.
成语解释: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成语举例:他们发现了佳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婊子的,佳人只为的是钱。(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十分爱惜人才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明末大学士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从师于“江南第一书画家”董其昌,书画方面大有长进,成为清初著名画家之一,他作画风格独特,深受人民的喜爱。他爱才若渴,把自己的书画及藏画经常展览,让四方有名的画家或爱好者来观摩,请他们提出批评意见。
读音:ài
[ài]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爱。爱慕。爱情。爱戴。爱抚。爱怜。爱恋。爱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爱。挚爱。仁爱。厚爱。热爱。 ◎ 喜好(hào ):爱好(hào)。爱唱歌。 ◎ 容易:铁爱生锈。 ◎ 重视而加以保护:爱护。爱惜。 ◎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读音:cái
[cái]
能力: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 ◎ 指某类人(含贬义):奴才。蠢才。 ◎ 方,始: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 ◎ 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读音:rě,ruò
[rě,ruò]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约计:若干(ɡān )。若许。 ◎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顺从:“曾孙是若。” ◎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
读音:kě
[kě]
口干想喝水:口渴。解渴。 ◎ 喻迫切地:渴望。渴盼。渴慕。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