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can recite quite fluently <easy to pronounce>
成语解释: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成语举例: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郭沫若《沸羹集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琅,不能读作“liánɡ”。
成语辨形:琅,不能写作“朗”。
读音:láng
[láng]
〔琅琅〕a.象声词,金石相击声;b.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 ◎ 〔琅玕〕像珠子的美石。 ◎ 〔琅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shǎng]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 去,到:上街。 ◎ 向前进:冲上去。 ◎ 增加:上水。 ◎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 涂:上药。 ◎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 拧紧发条:上弦。 ◎ 登载,记:上账。 ◎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
读音:kǒu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 破裂的地方: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