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uì lì méi
端粒酶的概念
端粒酶为一种RNA 依赖性DNA 聚合酶,为一种核糖核蛋白酶,是合成端粒必需的酶。端粒的合成是以一段RNA为模板,端粒酶通过反转录过程合成端粒片段,并使其连接于染色体的端粒末端。端粒酶的发现,解释了生物细胞“末端复制问题”,并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研究领域—衰老和癌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Kim等(1994) 建立了能稳定、成批、快速分析各组织端粒酶活性的Trap 法,这是Kim 等巧妙引用了PCR 技术形成的粒端重复扩增分析法。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所知甚少,调节细胞凋亡的存活因子Bcl-2可能对端粒酶的激活有正相调节功能。
端粒酶结构、功能
端粒酶是一种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目前认为它由三部分组成:端粒酶RNA组分、端粒酶相关蛋白、端粒酶催化亚基。人类端粒酶基因定位在5P15·33,其编码了1132 个氨基酸的多肽,它是以RNA 为模板的逆转录酶,通过识别端粒单链的富G区引物,合成多个端粒重复序列到3′端,所以端粒酶有端粒再生的作用。人类胚胎发育的早期,很多组织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但随着人类组织和细胞的分化,端粒酶活性迅速降低,到成人,仅有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少数细胞或细胞系仍具端粒酶活性,大多体细胞已检测不到。
读音:ruì
[ruì]
古代作为凭信的玉器:瑞玉(诸侯朝见帝王时所执玉器的统称)。瑞节。瑞符。 ◎ 吉详,好预兆:瑞气。瑞芝。瑞签。瑞雨。祥瑞。 ◎ 姓。
读音:lì
[lì]
成颗的东西,细小的固体:米粒。盐粒。颗粒。粒子(a.成果的、细小的东西,“子”读轻声;b.指“基本粒子”,物理学上指构成物体的最简单的物质)。 ◎ 量词,多指颗粒状的东西:一粒米。一粒珍珠。
读音:méi
[méi]
一种有机的胶状物质,由蛋白质组成,对于生物化学变化起催化作用,发酵就是靠它的作用: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