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add a word or two to clinch the point
成语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举例:这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秦牧《车窗文学欣赏》)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睛,不能读作“qínɡ”。
成语辨形:睛,不能写作“晴”。
成语谜面:尤;眬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读音:huà
[huà]
绘图:绘画。画图。画像。画地为牢。画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 图像:画面。画片。画坛。画板。画卷(juàn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画外音。图画。诗中有画。 ◎ 写,签押,署名:画到。画卯。画押。画供。 ◎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画。指手画脚。“曲终收拨当心画”。 ◎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画。 ◎ 同“划1”。
读音:lóng
[lóng]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 姓。
读音:diǎn
[diǎn]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点滴。斑点。点子(a.液体的小滴,如“水点点”;b.小的痕迹,如“油点点”;c.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点点”;d.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点点”;e.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点点上”)。 ◎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点雨。几点泪水。 ◎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点。起点。极点。居民点。 ◎ 项,部分,方面:优点
读音:jīng
[jīng]
眼球,眼珠:眼睛。目不转睛。画龙点睛。定睛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