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罔閬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杜预 注:“罔两,水神。”《史记·孔子世家》:“ 丘 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孌彼 洛 神,既非罔两;惟此水师,亦非魑魅。”
(2).喻凶恶的坏人。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腌臢打脊,罔两当直,着得随它去,路上偷饭喫。” 刘半农 《拟儿歌·铁匠镗镗》:“锄头打出种田地,刀枪打出杀罔两。”
(3).影子边缘的淡薄阴影。《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郭象 注:“罔两,景外之微阴也。”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非有他也。”
(4).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汉 司马相如 《哀二世赋》:“精罔閬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王逸 注:“罔两,无所据依貌。”
读音:wǎng
[wǎng]
蒙蔽,诬: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诳骗)。欺罔。 ◎ 无,没有:罔极(a.没有定准,变化无常;b.无穷,久远)。置若罔闻。 ◎ 古同“惘”,失意。 ◎ 古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器具。
读音:liǎng
[liǎng]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 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