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喻人趋其所好。语本《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羶也。” 唐 卢坦 《与李渤书》:“大凡今之人,奔分寸之禄,走絲毫之利,如羣蟻之附腥膻,聚蛾之投爝火。取不爲醜,貪不避死。”亦作“ 羣蟻趨羶 ”。 梁启超 《说国风》:“國人之慕西風,若羣蟻之趨羶。”
读音:qún
[qún]
同“群”。
读音:yǐ
[yǐ]
〔蚂蚁〕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简称“蚁”: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蚁聚。蚁命(喻微贱的生命)。蚁民(旧时人民对官府的自称,多用于诉状呈文)。 ◎ (蟻)
读音:fù
[fù]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 捎带:“一男附书至”。 ◎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读音:shān
[shān]
像羊肉的气味:膻气。膻味。腥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