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脊髓灰质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这三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已经清楚,总的核苷酸数目为7500个左右。虽然有71%左右的核苷酸为三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共有,但不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却都位于编码区内,因此三型病毒间和试验无交叉反应。
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粘膜侵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生长繁殖,并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尤多,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此时血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已足够将病毒中和,则疾病发展至此为止,形成顿挫型脊髓灰质炎,仅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以将其中和,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偶尔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异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故脑脊液和粪便内病毒存留时间较长。因此,人体血循环中是否有特异抗体,其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
多种因素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如受凉、劳累、局部刺激、损伤、手术(如预防注射、扁桃体截除术、拨牙等),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均有可能促使瘫痪的发生,孕妇如得病易发生瘫痪,年长儿和成人患者病情较重,发生瘫痪者多。儿童中男孩较女孩易患重症,多见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于病毒可快速传播,当家里第一个病人被确诊时,所有血液中没有特异抗体的家庭成员就已经受到了感染。在脊髓灰质炎病人的家庭中,15岁以下的易感者100%会发病;而与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日常接触的易感者中有87% 会发病。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条件差可加速病毒的传播。
据目前所知,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方式传染给其他人,但也可经口对口的传染方式染病,即也可通过患者的鼻咽部飞沫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从口腔进入人体后迅速播散,在数小时内病毒即开始自我复制。每个受感染的细胞释放大约500 个病毒颗粒。之后,病毒会通过淋巴结而进入血液。只要出现病毒血症,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有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经咽部分泌物排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只持续数天,而通过粪便排出可持续到感染病毒2个月后。没有症状的感染者也可从咽部和肠道排出病毒,成为疾病的传染源。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在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当一个家庭里出现第一个患者时,所有体内没有特异性抗体的家庭成员都可能感染。在易感人口多,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最可能发生脊髓灰质炎的暴发流行。因此,及时利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来预防是极为重要的。
临床表现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这是因为在人细胞膜表面有一种受体,与病毒衣壳上的结构蛋白VP1具有特异的亲和力,使病毒得以吸附到细胞上。
脊髓灰质炎病毒
受病毒感染后,绝大多数人(90~95%)呈隐型感染,而显性感染者也多为轻症感染(4~ 8%),只有少数病人(1~2%)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引起严重的症状和后果。
根据显性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轻型:病症似流感,有发热、乏力、头痛、肌痛、有时伴有咽炎、扁桃腺炎及胃肠炎症状。症状持续4~5天后即退去。
②非麻痹型(又不无菌性脑膜炎型):病人具有典型的无菌性脑膜炎症状,下肢疼痛,颈或背痛,可查出有轻度颈项强直及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
在极个别病人,病毒可累及颅下神经及脊髓颈区前角神经细胞,造成咽、软腭、声带麻痹、病人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上述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毒株的毒力、感染病毒的相对数量、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等。过度疲劳、创伤、妊娠、扁桃腺切除近期有以明矾为佐剂的疫苗接种史等易促使麻痹发生。
脊髓灰质炎属乙类传染病,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髓灰质炎,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感染者的粪便带有传染性。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通过实施疾病监测、免疫接种等策略,我国自1995年即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包括我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读音:jǐ
[jǐ]
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椎。脊髓。脊柱。脊梁。脊背。脊椎动物。 ◎ 中间高起的部分:山脊。屋脊。书脊。
读音:suǐ
[suǐ]
骨头的空腔中像胶状的东西:骨髓。精髓(喻精华)。 ◎ 像骨髓的东西:脊髓。脑髓。延髓(后脑的一部分)。 ◎ 植物茎的中心部分,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读音:huī
[huī]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纸灰。灰烬。洋灰。灰飞烟灭。 ◎ 尘土:灰尘。 ◎ 特指“石灰”:灰墙。灰膏。 ◎ 黑白之间的颜色:灰色。灰质(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灰沉沉。 ◎ 志气消沉:心灰意懒。
读音:zhì
[zhì]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 抵押或抵押品:人质。 ◎ 古同“贽”,礼物。
读音:yán
[yán]
热:炎热。炎凉(a.气候的热和冷;b.喻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炎炎(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亦指威势显赫)。 ◎ 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炎症。 ◎ 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炎帝。炎黄。
读音:yě
[yě]
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四野。郊野。 ◎ 界限,范围:分野。视野。 ◎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野。下野。在野。野史。 ◎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野蛮。粗野。 ◎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野心。 ◎ 不受约束:心玩儿野了。 ◎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野生。野兽。野味。野花。野菜。
读音:bìng
[bìng]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病。病症。病例。病痛。病情。病源。病愈。病变。病危。病逝。病榻。病残。 ◎ 缺点,错误:语病。通病。弊病。 ◎ 损害,祸害:祸国病民。 ◎ 不满,责备:诟病。 ◎ 烦躁,担忧:“郑人病之”。
读音:dú
[dú]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 ◎ 害,伤害: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 凶狠,猛烈: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 ◎ 恨,以为苦:令人愤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