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
所谓“自体输血”是指手术前一个星期提前为患者抽出400到600毫升的血液储存起来,待手术时再输入其体内。或在手术中收集患者出血,经处理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这种血液对病人来说是最安全的。
自体输血 - 主要方式
自体输血是指收集自体血液,在需要时再输还本人。它的主要优点是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杜绝了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没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外科自体输血有三种:
(一)自体失血回输
常采用自体输血装置,抗凝和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在下列情况可采用:①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②估计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肝叶切除术等。③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回输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一般仅能回输术后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最好限制在3500ml内,大量回输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多血小板血浆。
(二)血液稀释回输
临手术前自体采血,用血浆增量剂去交换失血,因而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变,而血液处于稀释状态。所采取的血,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补给。适量的血液稀释不会影响组织供氧和血凝机制,而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只要没有禁忌证,血液稀释回输对预计术中失血达1-2L的大多数手术都适用,具体方法是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开放二条静脉通路。一条静脉采血,采血量取决于病人状况和术中可能的失血量,一般为病人血容量的20%-30%,以红细胞不低于25%,白蛋白30g/L以上,血红蛋白100g/L左右为限,采血速度约为5分钟200ml.在采血同时,经另一条静脉滴注血浆增量剂,如电解质平衡代浆、羟乙基淀粉氯化钠代血浆和右旋糖酐氯化钠代血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病人的血容量正常。采集的血液可保存于40C冰箱内,如果手术时间短,也可保存于室温条件下。当手术中失血量超过300ml时,可开始输给自体血。先输最后采取的血,因为最先采取的血液,最富于红细胞和凝血因子,宜留在最后输入。
(三)预存自体库血
选择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病人,于手术前若干日内,定期反复采血贮存,然后在手术时或急需时输还病人。对病人选择条件的标准与血液稀释回输的要求相同。手术前采取自体血,一次采血量不超过总量的12%;采血量为总血量10%时,相等于血库同种血供血者的采血量。如病人无脱水,不需补充任何液体;如一次采血量达到12%时,最好能适当补充晶体液。采取的血液可预存于血库内,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0日。如果去除血浆,将余下的压积红细胞保存在-800C冰箱内,则冰冻的红细胞可保存数月至数年之久。在采血期间口服硫酸亚铁200-300mg,每天3次,对红细胞再生和防止贫血有一定作用。
自体输血 - 优点
1、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2、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
3、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
4、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使病人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
5、自体输血可以缓解血源紧张的矛盾。
自体输血 - 禁忌
凡有以下情况者,应列为自体输血的禁忌证;
①血液受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者;
②血液可能受恶性肿瘤细胞沾污者;
③有脓毒血症或菌血症者;
④全并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贫血者;
⑤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以上者;
⑥凝血因子缺乏者等。
自体输血 - 临床意义
自身输血在国外已开展了许多年,许多国家普遍认识到HIV感染的危险,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对与输血相关的疾病的了解也在增加,医生和病员都知道了输血可能带来的 危险或威胁,它除了可能引起溶血反应、白细胞抗体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癌症复发等副作用外,还可能传播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及疟疾、梅毒、黑热病等 。输同种血液给受血者带来的最大危险,在国外是艾滋病,在国内则是丙型肝炎。在欧 美,输血后丙肝病毒感染率达4%~27.9%,输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凝血因子制剂的重型 血友病人艾滋病毒感染率高达90%。
自体输血 - 社会意义
在中国异体输血的应用还面临特殊困难由于输血量逐年增加,费用增长。据统计,我国目前年需供血500万人次,年 医疗用血量近1000吨,无偿献血进展缓慢,临床医疗用血50%~70%来自职业供血队伍,医疗用血长期供不应求。一些单位为完成公民义务献血任务,每采200ml所需的化验费、体检费、血费及营养补助费等已>1500元。仅北京地区每年用于输血开支 就约6亿元。据推算,国家每年用于输血的费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相比,其优点在于: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可以 节约用血,弥补血源不足,可以避免同种免疫以及输血传播疾病,减少患者医疗经费开支, 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自体输血 - 注意事项
自体输血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
①医生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掌握适应证及其它指标,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类型,病人 能在短期内献几次血,采血次数一般每周不得超过1次,最好采至术前1周,一般允许采4~5 单位血。如果手术延期,可采取“蛙跳法”即回输患者保存最久的血然后再采血,还要考虑 患者住家与医院间的距离。
②应让患者了解自体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标记和记录,输错血的可能性虽极小,但确有可能。
③经治医生应让患者知道除需自体血外,紧急意外时还有可能要输异体血及血制品,主治医生在采血期间应召之即来,并承担采血的责任。
④每次采血前均须测定血红蛋白,首次及随后的采血前,男性及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应分别高于120g/L,110g/L,孕妇血红蛋白应在>100g/L。
读音:zì
[zì]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 从,由:自从。自古以来。 ◎ 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 假如: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读音:tǐ,tī
[tǐ,tī]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
读音:shū
[shū]
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运输。灌输。输出。输入。输血。输电。 ◎ 送给,捐献:输纳。捐输。输将(jiāng)。 ◎ 败,负:输赢。输理。输了两个球。 ◎ 堕坏,败坏:输平(使其败坏)。 ◎ 表示,吐露:输心(表示诚心)。输实。输诚。
读音:xiě
[xiě]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