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分离焦虑症 - 概述
临近春节时,父母们会把一年的期盼集中在那几天,等儿女们回来后,颐享天伦之乐。节日中老人儿孙绕膝,心情舒畅,即使已患有轻度抑郁症也会有所缓解;节日过后,儿孙都回了自己家,老人又恢复平时冷清的生活,由于反差较大,抑郁情绪容易加重,这属于“节后分离焦虑症”,与节后子女相继离开有关。
现象
儿女们开始工作或者成家立业后,尤其是不与子女生活在起的老人,他们很多都是只有春节等几个节日才能和儿女团聚。因此临近春节时,他们会把一年的期盼集中在那几天,等儿女们回来后,满足天伦之乐。然而团聚几天后,儿女们要回到工作单位,开始自己的生活了。
老人的情感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自然会产生不良情绪,表现为精神差、没有趣味、食欲降低、失眠等,尤其是独守空巢的老人。同时不良情绪严重,抵抗力随之减弱,疾病也会乘虚而入。
现如今老年人尤其是城市老年人来说,他们大多不需要更多的物质享受,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情感的需求,他们希望儿女陪在身边,得到更多的爱和关怀。所以因客观原因不能常回家的子女,应经常打电话与老人聊天,逐渐转移老人们的注意力。
应对措施
老年人千万不能封闭自己,或过多地依赖别人的照顾,要自我调节,积极面对生活,在自己身体等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营造生活乐趣,如平时可以走出家门找老朋友、老邻居聊聊天、解解闷等。
如无法自我调适或调适后效果不佳,老人应早日去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
而做儿女的最好能经常回去,如果实在回不去,也要经常打电话与老人聊天。
读音:jié,jiē
[jié,jiē]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 礼度:礼节。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 姓
读音:hòu
[hòu]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 指次序,与“前”相对:后排。后十名。 ◎ 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 姓。
读音:fèn,fēn
[fèn,fēn]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 ◎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 辨别:区分。分析。 ◎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读音:lí
[lí]
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 分开,分别:分离。离别。离开。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 )。支离破碎。 ◎ 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 ◎ 八卦之一,代表火。 ◎ 古同“罹”,遭受。 ◎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姓。
读音:jiāo
[jiāo]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 烦躁,着急: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 酥,脆:焦脆。焦枣。 ◎ 喻干燥到极点: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焦炭。焦煤。焦炼。 ◎ 姓。
读音:lǜ
[lǜ]
思考:考虑。思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担忧:顾虑。忧虑。不足为虑。
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zhēng]
病,病状:病症。症状。症候。不治之症。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