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萁属植物生于强酸性的红壤丘陵或马尾松林下,常大片生长,有保持水土之效。生长力强,中国南方农村常割取当燃料,叶柄可编织用品。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祛瘀止血之效。和本种相近的还有铁芒萁和大芒萁。
【别名】小里白、芒萁骨、芒其、芒基、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湖南药物志》)。
【来源】蕨类里白科芒萁属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Bernh.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和甘肃南部。大量生长于酸性红壤的山坡上,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该植物对生态条件的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原形态】
芒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及根。 叶远生,叶柄褐棕色,无毛;叶片重复假两歧分叉,在每一交叉处均有羽片(托叶)着生,在最后一分叉处有羽片两歧着生;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羽片深裂;裂片长线形,长3.5~5厘米,宽4~6毫米,先端渐尖,钝头,边缘干后稍反卷;叶下白色,与羽轴、裂片轴均被棕色鳞片;细脉2~3次叉分,每组3~4条。 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8个。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化瘀,止血。用于鼻衄,肺热咳血,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水肿,月经过多,血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损伤,烧烫伤,骨折,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根状茎或茎心0.5~1两,全草1~2两;外用全草(或根状茎或茎心)捣烂敷,或晒干研粉敷患处。
【
【备注】(1)同属植物铁芒萁(铁郎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 (Burm.)Underw.形态相似,性效相同。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读音:máng
[máng]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芒。初露锋芒。 ◎ 像芒的东西:光芒。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
读音:qí
[qí]
豆茎:豆萁。 ◎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像荻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