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楚 之亡臣 伍子胥 奔 吴 ,至 江 ,渔夫渡之。见 子胥 有饥色,曰:‘为子取餉。’渔夫去后, 子胥 疑之,乃潜身於深苇之中。有顷,渔夫来,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后因以指 伍子胥 。 明 张煌言 《<罗子木诗集>序》:“﹝ 罗生 ﹞困顿颠躓,亦无以异乎芦中人。”
读音:lú
[lú]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 姓。
读音:zhòng,zhōng
[zhòng,zhōng]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 适于,合于:中看。
读音:rén
[rén]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