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苛克 ”。
亦作“ 苛剋 ”。 1.要求过高,过于严厉;刻薄。《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邪?”《宋书·朱脩之王玄谟等传论》:“ 玄謨 虽苛剋少恩,然观其大节,亦足为美。”
(2).犹严峻。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初, 李日月 中矢而死, 朱泚 备礼,送於 长安 休祥私第。母氏苛尅而不哭,厉声駡曰:‘奚奴,国家负汝何事,敢生悖逆?死犹晚矣!’”
读音:kē
[kē]
过于严厉:苛刻。苛毒。苛求。苛责。苛待。 ◎ 繁重,使人难以忍受:苛重(zhòng )。苛捐杂税。 ◎ 腐蚀性:苛性(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能腐蚀皮肤及纤维之类的化学性质)。苛性钠(烧碱)。
读音:kè
[kè]
能够:克勤克俭。 ◎ 战胜,攻下: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 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 ◎ 严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 消化:克食。 ◎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