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舍 máoshè[thatched cottage] 茅屋;草屋茅舍无烟。——《聊斋志异·促织》
茅屋 ,草屋
琼楼
1.[书] thatched cottage; cottage
亦作“茆舍”。1.茅屋。《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宓 称疾,卧在茅舍。”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词:“茆舍疎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元 曹明善 《沉醉东风·村居》曲之二:“茆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 陈毅 《由北京到广州》诗:“清水池塘傍茅舍,鳶飞鱼跃竹万竿。”(2).用以谦称自己的住宅。《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若得法师降临茅舍,此乃万千之幸。”
读音:máo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读音:shè,shě
[shè,shě]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 ◎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