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羹鲈脍(蓴羹鱸膾)
《晋书·文苑传·张翰》:“ 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 吴中 菰菜、蓴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因以“蓴羹鱸膾”用为思乡辞官的典故。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卢宪移漕建宁诸公饯别余为酒困卧青涂堂上三鼓方醒》词:“纸帐梅花归梦觉,蓴羹鱸膾秋风起。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 清 方文 《汾湖赠祖仲美》诗:“蓴羹鱸膾菰米饭,至今秋气长鲜新。”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莼羹鲈脍
读音:chún
[chún]
〔莼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叶子椭圆形,开暗红色花。茎和叶背面都有黏液,可食。简称“莼”。 ◎ (蒓)
读音:gēng
[gēng]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
读音:lú
[lú]
〔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 (鱸)
读音:kuài
[kuài]
细切的肉:脍鲤。脍炙人口(喻诗文或事物受人欢迎,被人传诵)。